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度,在5000千年的灿烂时光,流传下了无数经典的文化,像《三字经》、《论语》、《道德经》还有我们熟悉的唐诗宋词,书法对联等等,其中对联是众多文化最独特的存在,对联被称为对偶文学,据说对联最早起源于五代十国的桃符,当时的人们在大门左右两边各悬挂一块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画像,目的是用来驱邪避灾,以此来保佑家人无病无灾。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而春联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是在明朝,皇帝朱元璋亲自下旨,除夕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在大门两侧贴上对联,从那以后,春联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对联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它老少皆宜,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对联就能包容进来,因此在众多传统文化,唯有对联能深入民心,对联早已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逢年过节,再到婚丧嫁娶,对联都起到了非常重要并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流传下许多精彩的对联故事。



清朝的时候,四川有一名十分有才华的女子,但这名女子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她的脸上有一块很大的黑痣,所以导致这名女子三十岁了还没有嫁人。眼看就要熬成老女人了,女子也是十分焦急,为了尽快把自己嫁出去,女子想了一个办法,由她出出一句上联,无论是谁,只要能对出下联,女子就嫁给谁。

这位女子招亲上联是:长巾帐下女子好,少女更妙;

此上联不仅巧妙,还把自己狠狠的夸赞了一番,女子将此上联张榜了出去,但是过了好几个月,都没人来对下联,可能是介意女子脸上的黑痣。直到一位乞丐乞讨路过此地,看到了女子的招亲上联,觉得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乞丐来到女子的家里说他能对出下来,女子初见时乞丐有些嫌弃,直到他说出下联,女子瞬间心动不已,这名乞丐的下联是: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乞丐经过一番洗漱,瞬间变了一个人,女子对此十分满意,两人因对联结缘,也算是一段佳话。



时至今日,对联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随着科技文明的冲击,对联这种传统文化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甚至在过年的时候,很多家庭也不会贴春联了,这不仅是对联的悲哀,更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悲哀,不过也有很多对联爱好者,他们写得对联也十分有才,还很有难度。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牛人出了一句超级有难度的上联:方便面方便方方面面,

这句上联的方便面一语双关,并且还是叠字联,这句上联在网上挂了一年之久,都没人对出下联,不知你能否对出下联?欢迎留言评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