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豫是上海中国画院为数不多的来自北方的画家,他的画作为海派绘画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苍茫与大气。2023年1月,赵豫因病去世。遵照其生前遗愿,家属将赵豫的39幅作品无偿捐赠给上海中国画院,这也是赵豫留给世间的最后一份礼物。近日,这份礼物化为于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启幕的“辉光日新——赵豫捐赠作品展”。
从伏牛山区走出来的农家子弟赵豫,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着一种天生的热爱。他的作品一方面来源于河南西峡的生活,孕育出其体势刚严、雄浑壮阔的北方气象;另一方面,南方的求学经历又赋予了他用笔清丽、敷色秀润的艺术品格。有人这样评论赵豫的作品,“他的画有一种大象无形、清新自然的独特意韵。他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不墨守成规,也不追逐新潮。”
赵豫《太行高秋图》,1998年
早年画的多是花鸟和人物,赵豫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以后较为专注于画山水,尤其是表现太行山和伏牛山。赵豫曾强调,不同于油画的焦点透视等,国画是散点透视。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使画面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现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在创作上,他正是如此践行的。
赵豫的一生,是淡泊名利、执着追求的一生,他以艺术为生命,以书画为精神寄托,始终孜孜不倦,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天地里默默耕耘。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上海中国画院特举办此捐赠作品展,以期呈现赵豫在中国绘画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希望其作品和人品为更多人熟悉与景仰。
赵豫《上海之春》,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