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国拦不住的科学家”,许多人会想到钱学森。但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一位被美军视为“更危险”的科学家——赵忠尧。他是清华物理系的奠基人,更是中国原子能事业“之父”。
为了阻止他回国,美军甚至连发三道拦截令,甚至将他关进日本监狱。这位低调的科学家究竟有何魔力,让美国如此忌惮?
从清华先驱到“正电子之父”
1920年,年仅18岁的赵忠尧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南京大学),后成为清华物理系首批学生。他不仅参与创建清华物理系,更在1930年赴美深造时,用实验首次观测到正电子的存在,这项成果本应获得诺贝尔奖,却因评委的误判与荣誉失之交臂。
直到多年后,诺贝尔奖得主安德森才公开承认:“我的发现是基于赵忠尧的实验基础。”抗战时期,他不顾生死,伪装成乞丐,千里护住了装有50毫克镭的“咸菜坛子”。
美军三道拦截令:从扣押到监禁
1946年,赵忠尧参观美国原子弹试验后,他决心也要研究这样强大的武器。但当时的中国没有技术,也没有相关设备。特别是加速器。但在美国,这可是高科技产品,是买不到的。赵忠尧另辟蹊径,研究其部件后,决定买核心零件,回去自己组装。
一番努力下,赵忠尧将核心零件,混在旧仪器中托运回国。然而美军情报部门早已盯上他,连发三道拦截令。
第一道:海关扣押
赵忠尧在洛杉矶港口被拦截,行李中“可疑”的加速器零件被没收。美军声称“涉及军事机密”,实则担心他重建中国核物理实验室。
第二道:海上追捕
他改乘邮轮绕道香港,美军竟派军舰尾随,在公海强行登船搜查。赵忠尧将最后一批零件藏在救生艇夹层,躲过一劫。
第三道:日本监禁
美军联合驻日盟军司令部,在横滨将他逮捕,关押进巢鸭监狱。牢房中,日军战犯与他同吃同住,美军试图用心理战逼他屈服。直到国际舆论哗然,中方强烈抗议,他才在两个月后获释。
“一个人的核武器计划”
1950年,赵忠尧突破重重封锁回国,行李箱里装着的核心部件。他用这些零件,搭建起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比苏联援建的设备早5年投入运行。这台“土法上马”的机器,为邓稼先、钱三强等后来者铺平了道路。
在青海核基地,他带领团队计算出铀-235临界质量,比苏联专家提供的数值更精准。苏联撤走专家后,他的笔记成了“两弹一星”工程的救命稻草。
无名英雄的终极代价
赵忠尧的“危险”不仅在于学识,更在于他培养人才的能力。他在清华开设的核物理课程,带出了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彭桓武等9位 “两弹元勋”。美国中情局曾哀叹:“放走一个赵忠尧,等于给中国送去十个师的科学军团。”
然而,这位奠基者却甘居幕后。直到90岁高龄,他仍在撰写《原子能的原理和应用》,历史欠他一个诺贝尔,中国铭记他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