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于2025年3月对印第安纳大学的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及其妻子的住宅进行了突袭搜查。此次行动引发了外界对美国政府“中国行动计划”可能死灰复燃的担忧,同时也让华裔学者群体再次面临调查与歧视的阴影。王晓峰教授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知名学者,曾担任印第安纳大学安全与隐私研究中心主管,主持过多个重要研究项目。然而,他目前已被从卢迪学院的网站上删除,且其个人简历信息也已从印第安纳大学发布的研究生课程安排中被移除。这表明,王晓峰教授可能已不再担任该职位。



王晓峰(资料图)

2022年2月,拜登政府宣布终止特朗普政府期间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但该行动导致的寒蝉效应犹在。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指出,“中国行动计划”并未揭露任何一名所谓的“间谍”,但许多接受调查的研究人员却因此丢了工作,生活也被彻底颠覆。其中就包括陶丰,他是根据该计划被起诉的首个华裔学者,同时也是最后一个结案的涉案人。2024年7月,因证据不充分,他被指控的10项重罪得以全部撤销或推翻。

在上次的中国行动中,许多华裔科学家遭受针对和诬陷,轻则名誉扫地,失去工作,重则坐牢入狱,学术生涯毁于一旦。这些华裔科学家的共同特点,就是和国内有着密切的交流。王晓峰作为信息安全专家,和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经常进行学术交流。2016年他还去北京交通大学开讲座。后来因为疫情和政治等多个原因,他减少了回国次数,但就在2022年,王晓峰还和国内多所高校的教授们一起开了线上的学术研讨会。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这种毫无底线,毫无逻辑,且毫无理智的攻击行为,在美华裔科学家普遍表示担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选择回国寻找新的机会,中国则顺势接纳了大量的世界优秀科学家,其中包括美国华裔,也不乏美国其他族裔的科学家。3月,美国《自然》杂志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1600名受访的科研人员中,75%正在考虑离开美国,因为美国的科研环境正在逐渐变得糟糕。

这对美国科技发展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美国之所以能建立起如今的霸权,靠的是当年一骑绝尘的军事实力,而实力的根基在于人才的储备,数十年间,美国以各种手段强留、迫害欲归国的中国科学家,对中国的科学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现今又忙着到处围堵中国,却不成想风水轮流转,竟然出现了人才“反向流失”的趋势。

曾经,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世界的“老大”。但现在,随着其他国家的崛起,尤其是我们的快速发展,美国开始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该怎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是继续推动开放和合作,还是选择保守和排外?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但现在美国似乎更倾向于后者。



美国实验室(资料图)

中国现在要做的就是稳住阵脚。一方面得接好那些被迫回流的顶尖人才,把美国的"人才驱逐令"变成咱们的"人才引进令"。另一方面得在外交和贸易两条战线硬刚到底,让特朗普明白今天的中国可不是软柿子。当年英国军舰在长江上耀武扬威的时代早过去了,现在中国手里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链,有占世界三分之一的科研论文产量,还有十四亿人的大市场。只要我们自己不乱,特朗普那些损招最后只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