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与美财团的港口交易,正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为什么这么说?这起交易的来龙去脉已经再清楚不过,美方以“中国正试图控制巴拿马运河”为由,不断向巴方施压,这让李嘉诚意识到,特朗普上台后,全球经贸秩序以及地缘格局,都将发生剧变。所以在美方的施压下,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决定将其在全球43个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财团,其中就包括巴拿马的两处关键港口。
也就是说,李嘉诚虽然是商人,这也是商业交易,但其所造成的影响,早已超出商业范畴。现在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这件事的发展,但时至今日,中美以及巴拿马官方,都没有做出较为正式的回应。
唯一有的,只是透过媒体释放的零星信号。例如《大公报》批评李嘉诚做法的评论文章被港澳办接连转载,香港地区前特首梁振英在社交平台上,以不点名的方式批评李嘉诚一切都在商言商,不顾国家利益。现特首李家超在接受采访时,也模糊的回应称,任何交易都要符合法律法规,港府会依规处理。这番表态,被认为是在为后期介入这笔交易做铺垫。
不过这些非正式的表态,都无法直观的反应官方立场,这也就让整个局势的走向,变得越发扑朔迷离,外界只能从媒体的爆料,以及官方的间接表态进行推测。
3月26日,美媒彭博社报道称,长和将继续推进与美财团的交易,预计将在4月2日之前,完成交割。次日,港媒《南华早报》又报道称,在得知长和与美财团的港口交易后,港府立即就与长和接洽,讨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不过消息人士透露称,协商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解决方案的选择十分有限。如果终止交易,可能会产生高昂的经济代价,以及严重的政治影响。但如果继续推进,将会对李嘉诚的产业和国家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说,李嘉诚出售这些港口,是为了“在商言商”,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对他旗下产业的冲击,那么这一次李嘉诚毫无疑问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认为看清了特朗普想要强占巴拿马的战略意图,想要提前退场,结果却将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进退维谷的艰难境地。
如今看来,无论李嘉诚怎么想,这笔交易事实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往来,而且被附带了大量的政治影响。坦率的来说,长和控制的这两个港口虽然重要,但如果要论对我国外贸布局能够产生多大影响,答案无疑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巴拿马距离美国足够近,特朗普若要来硬的,动用军事手段,我们阻止的操作空间非常有限。甚至在特朗普看来,也许乐见中国官方出手阻止,这样就可以借机进一步施压巴拿马政府,甚至动用军事手段控制运河。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国际社会都盯着这笔交易的走向。而当前中美博弈正进入白热化阶段,特朗普上台后美方换了打法,不顾国家形象四处讹诈,长和不愿与美国硬碰硬,只会让特朗普得寸进尺,同时让其他跨国资本效仿,对我们不利。
说到底,这其实就是信心问题,中美博弈,某种程度上来说,拼的就是国际社会对谁更有信心。所以说,这笔交易本身并不值得被如此关注,但其可能造成的政治影响不可低估。
距离最后的交割日还剩7天不到的时间,虽然表面上看风平浪静,更多的只是媒体在讨论。但相信看不到的背后,各方之间的博弈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