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以色列政坛再起波澜。4月1日,总理内塔尼亚胡办公室发表声明,正式撤销对前海军司令埃利·沙尔维特担任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局长的任命,仅距其宣布任命的时间过去不到24小时。表面看是一次“重新评估”,实则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清洗——沙尔维特被曝曾参与反对内塔尼亚胡政府司法改革的抗议活动,而这恰恰是当前以色列社会最具爆炸性的政治雷点。
沙尔维特本应是辛贝特的新任局长接班人,接替3月21日被“集体通过罢免”的罗嫩·巴尔。然而现实不是精英的任命游戏,而是内塔尼亚胡私欲政治的权谋剧。从短暂的提名、迅速的否决,再到媒体曝光其“政治立场不忠”,整个过程暴露出一个关键事实:在以色列,忠诚高于专业,政治站队胜过一切资历。
内塔尼亚胡并非第一次这样操作。他早已习惯于将国家安全机构作为维稳自己政治权力的工具。无论是情报首脑的更迭、军方将领的打压,还是对法院、媒体的不断渗透,其执政逻辑始终如一:不服从,就清除;不效忠,就边缘化。辛贝特局长之位,是国家安全机器的核心环节,任命本应慎之又慎。但如今,在内塔尼亚胡眼中,它不过是一个维系政治忠诚度的“战利品”。
这场人事闹剧正发生在以色列内外交困的危急时刻。一方面,加沙战争尚未结束,黎巴嫩边境火线不断;另一方面,美国、欧盟对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日益不满,国际压力持续上升。而就在这样一个节骨眼,内塔尼亚胡却选择将时间与精力投入于国内政治清算,显示出他眼中的“头号敌人”不是哈马斯,不是伊朗,而是本国反对派与制度力量。
沙尔维特之所以被突然“除名”,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恰恰是因为他过于“干净”。作为前海军司令,沙尔维特具备出色的指挥与战略背景,但他参与反对司法改革的抗议被媒体翻出,成为政敌口中的“政治不可靠人物”。而所谓“反对司法改革”,不过是捍卫法治与制衡权力的基本立场,却在今日以色列被妖魔化为“反政府”“左翼阴谋”。
这一幕幕令人不寒而栗。辛贝特是以色列情报体系的重要支柱,负责反恐、间谍反制与国家内安,是防止恐袭和内乱的关键机构。然而当局却视其为可以随意操控的权力附属机构,不惜牺牲其独立性与专业性。这不仅将摧毁国家机器内部的制度信任,更会对外发出极其危险的信号——一个以色列,正在失去安全机构的专业中立性,而转向彻底的政治化。
外界有声音试图为此开脱,称这不过是总理在“慎重考量”下作出的调整。但别忘了,这已是以色列在短短一年内第七起高层任命争议。从国防军总参谋长到最高法院法官,再到辛贝特局长,凡是与内塔尼亚胡路线稍有不同者,都遭遇排挤、撤换甚至羞辱。这不是“偶发”,而是系统性地消灭制度独立性,以巩固个人政权的政治工程。
这一切不只关乎以色列内部,更可能引爆更大范围的地区不稳定。当前的以色列,已深陷多线冲突之中:北有真主党虎视眈眈,南有哈马斯余波未平,伊朗在区域内不断拓展代理人网络,国际社会对其越发不耐。而一个政治斗争不断、制度内耗加剧、领导层任命朝令夕改的国家,如何维持对外战略定力?又如何避免因内部失序而诱发外部强敌乘虚而入?
而对于内塔尼亚胡本人而言,这场“安全首脑任命风波”不过是其政治生涯长期惯用的操盘手法。他深知,真正能够动摇他政权的,从来不是黎巴嫩导弹,也不是加沙火箭,而是国内日益扩大的反对声浪与司法独立的最后堡垒。因此他必须对一切“不忠分子”出手,哪怕牺牲的是国家安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