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消息,近日,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就“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一事,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问,获得了回应。记者问:据悉,近日长和将与贝莱德签署巴拿马港口的交易协议,请问该交易是否要经过中国的反垄断审查批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反垄断执法二司负责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在行政会议会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则称,社会对该事件的关切值得重视,港府已经要求外国政府为香港企业提供公平营商环境、反对使用胁迫手段。李家超最后表示: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此前,香港《大公报》已经三次刊发评论,批评长和集团的这笔交易将会损害国家利益。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对这笔交易大加赞扬,称“美国正在夺回巴拿马运河”。
据港媒《星岛头条》最新报道,接近长和高层消息人士透露,香港长和集团向美国财团卖港口的计划暂缓,至少下周不会签订任何有关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星岛头条》追问原因,消息人士只说:“大家明啦(知道的)!香港《南华早报》获悉,近日并不是“真正的最后期限”,而只是一个可以签署协议的“最早日期”。《南华早报》报道称,没有迹象表明该交易已被取消,由于交易的复杂性,重要细节尚未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中国官方注意到这项港口交易,美国官方也在关注此事。美国国务院日前回应中方介入长和港口交易时称,对此“不意外”,言外之意就是料到中方会这么做。而且美方还表示乐见美国投资者进行这项收购计划,因为这将削弱中方对巴拿马运河地区的控制权。结合美方的回应及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占有野心来看,进一步印证了这项交易存在“经济胁迫”。
特朗普上台后,喊出了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而这次美国收购巴拿马运河港口,就是为了控制港口,在进口货物上拿到主动权。一旦美国拿到港口的主动权,别国的商船想要过去,就要任美国揉扁搓圆了,美国先审查一边商船中的货物,看对自己的有利的,就放过去,看到对自己不利的,那就加税掏钱,不愿意的就绕路。而美国国务院的这次"商业自由"声援,实则是新冷战思维的延续。将关键基础设施控制权向北美资本转移,既符合特朗普政府"近岸外包"战略,又能构建针对中国的航运杠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参与进来,从表面看是针对经营者集中行为开展合规审查,然而其核心逻辑远非商业领域所能涵盖。这种审查传达出官方对香港资本履行“国家责任”的期望。港澳办之前转载的评论明确指出,该项交易“无视国家利益”,并且着重强调企业应该“站在哪一方”。此外,也是为了避免美国借助资本收购构建起对华贸易的“海上封锁线”。李嘉诚这一次,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国家和人民的耐心,不是没有限度的,现在给了台阶,长和集团应该顺坡下,还在那装什么“在商言商”,不仅不识抬举,而且显得很幼稚。此前央媒旗下媒体指出,地缘政治越趋紧张,变卖码头无异于向对手递刀。现在国家援引的是《反垄断法》,只是比较轻的手段,我们还能用的手段多着呢,《反间谍法》《香港国安法》等等,这些法律一旦动用,长和集团的下场就相当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