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以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将俄乌冲突的“幕后博弈”推向舆论焦点,相当于摊牌“英法两国已经对俄开战”。

扎哈罗娃指出,乌克兰军队当天使用“海马斯”火箭炮袭击俄苏贾天然气计量站,而此次袭击的关键,在于“法国卫星提供目标定位,英国专家输入坐标并操作发射,指令则直接来自伦敦。”



乌军袭击俄库尔斯克州苏贾天然气计量站,不仅违背了美俄乌三方在沙特阿拉伯谈成的相关协议,还导致苏贾天然气计量站“几乎被完全摧毁”。

要知道,这处天然气枢纽,是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大动脉。尽管俄乌冲突持续,2024年仍有150亿立方米天然气经苏贾天然气计量站输往欧洲。

俄方称,乌军此次行动是“针对俄能源基础设施的恐怖主义行为”,并强调自3月18日俄美达成“暂停攻击能源设施协议”后,乌方仍多次违反承诺,包括在协议签署几小时后袭击俄油库。

更为重要的是,英法两国在这场袭击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就在俄方指控英法介入袭击的同一时间,一场由泽连斯基和马克龙主导的欧洲、大西洋盟友峰会,在巴黎落下帷幕。

这场被宣传为“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会议,最终以“未达成联合声明”告终,暴露出欧洲内部在派兵问题上的尖锐分歧。



法国与英国成为激进援乌的“急先锋”,马克龙宣布将向基辅派遣工作组,研究未来“盟军作为秩序维护部队”的可能性,并联合英国推动以法英核武器为基础的“新防御体系”。

此前,法国已向乌克兰提供“Scalp”远程导弹,扎哈罗娃曾讽刺称“乌军使用时别误炸法国使馆”。

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克罗地亚等国明确反对直接派兵。德国主张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冲突,而西班牙总理更直言“派兵是危险的红线”。

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虽对俄强硬,但也担忧维和部队需俄方同意,否则可能引发直接对抗。

泽连斯基呼吁欧洲派遣至少20万维和部队作为和谈条件,但现实是,即便数万人的小规模部署也难以协调。

面对各国四分五裂的意见,马克龙的“盟主梦”,已经彻底破碎。如今,俄罗斯屡次直接点名法国,对巴黎而言无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消息。在未来的日子里,法国恐怕要承担来自俄罗斯的施压和报复。



我们看到,俄乌冲突三年,欧洲正陷入战略困境。一方面,英法试图通过军事援乌重塑“欧洲领袖”地位;

另一方面,德意等国担忧冲突外溢,主张维稳优先。这种分裂不仅削弱了欧盟整体行动力,也让美国得以巩固对欧洲安全事务的主导权。马克龙团结欧洲的梦,终究难以实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