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昨天召开的新就业群体“多元友好”暖新体系建设现场推进现场会上,《浦东新区新就业群体“多元友好”暖新场景建设指引(试行版)》对外发布,浦东暖新服务地图也同步点亮,旨在推动“一群人”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今年已在全区7个街镇启动了暖新场景试点工作,总结形成场景建设指引,在方便进出、交通环境、信息指引、服务阵地、融入共治、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参考,为各街镇推进“多元友好”暖新场景建设明确标准和方向。
南城居民区地处塘桥街道商业核心区,周边有巴黎春天、由由喜来登、仁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等,这也使得新就业群体频繁往来,流动量大、服务需求多元。为此,街道以南城居民区为试点,以党群服务站为纽带,努力将社区打造成新就业群体的“加油站”。
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强度大、流动性高的特点,有效拓展服务范畴,南城居民区因地制宜打造了“一岗一站一室一点”的服务阵地。在2个小区主出入口“三口一视界”嵌入“暖新门岗”,配备安全头盔、饮用水等;在党群服务站内联合海底捞浦东流动党员工作站,建立“暖新补给站”,提供书籍阅读、食物补给等;打造“暖新活动室”,定期开展医疗咨询、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在暖益转角形成“暖新志愿点”,由暖新志愿者汪师傅每周低偿为快递外卖小哥开展理发服务。截至目前,已有50多名小哥主动融入社区。
浦兴路街道以金桥新村四街坊为试点,探索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建设路径,通过实施“筑巢、焕新、赋能”三大工程,持续推动新就业群体“友好理念”从场景走向生态。
这里对小区的既有空间展开了活化利用,包括改造一间暖新门卫,24小时全天候开放,一站式解决如厕、饮水等问题;设置一批暖新楼道,实现物资定时补给;绘制一张动线地图,标注暖新服务点位;完善一套标识指引,优化配送路线;添置一辆运送工具,提升货物转运效率;划定一块专属区域,规范快递外卖存放秩序。自试点以来,暖新门卫累计提供饮水、如厕等服务超500人次。
推进会现场还推出了浦东暖新服务地图,这是按照党群服务、医疗服务、就业服务、就餐服务、充换电、临时休息点等类别,对全区2700多个新就业群体服务点位进行整合梳理后,制作形成的。目前,这张覆盖“1区+36街镇”的服务地图已下发至各级党群服务阵地和基层网“站”点,方便新就业群体就近休息、充电、就餐等。
新就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开展“多元友好”暖新体系建设是浦东新区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找路难、停车难、就餐难”等问题的重要举措。浦东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工作党委书记王高安表示,“我们要紧密结合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长效运行,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摸清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需要什么做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需求导向,构建场景、搭建平台、开展服务,确保各项措施真正惠及新就业群体。”
今后 ,浦东新区将通过建设“友好社区”“友好街区”“友好商圈”等友好场景,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构建起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浦东暖新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