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乃彰 通讯员 马亮
“双减”政策自2021年实施以来,已走过三个年头,回首过往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5年威海市教育局将中小学生“作业减负、书包减重”行动纳入到教育领域改革攻坚十项重点任务之中。基于此,经开区2月份以“‘双减’时代的质效跃升”为主题举办了一期校长治校育人能力展示活动,旨在引发学校管理者在“双减”时代背景下,深度思考学校教育教学如何做到“质效再提升”,进一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期,区教体中心将陆续分享有关学校减负提质增效的经验与思考。
课堂教学是“双减”落地见效的关键,经开区各学校聚焦“提质、增效、赋能”,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效率、强化质量监控,打出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双减”落地“质量拳”。
长峰小学:以学为中心推动深度学习发生
脑科学研究发现课堂上师生的脑间同步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越好,学校从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构建起脑科学导向的峰谷式“三段五环”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衔接,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
课前,前置学习与学情诊断的深度融合。分学科分年段开发“五步预习法”、课前预学单,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以有准备的状态参与学习。前置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耗时预习,时效化、结构化、多模态的前置任务,实现了“以预习撬动课堂,以课堂反哺素养”的良性循环。
课中,高效互动与深度学习的双向促进。脑科学启示下的“峰谷式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中呈现波动状态,学校将教学流程细化为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对应“五个波段”,通过动态调整课堂节奏,形成有张有弛的学习节奏,用科学的方法实现深度学习。
课后,储存记忆与作业评价的闭环管理。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衰减规律,在“严控作业时间、严把质量关”的作业设计基础上,学校构建起“四阶三环”作业评价体系,以评促记、以记固学,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存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能,实现了“减负不减质”的承诺。
经区实验小学:以思维可视化撬动课堂变革
构建年级梯度发展体系,低学段运用图形编码卡、符号转换棋等可视化工具,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中高学段引入问题雷达图、思维漂流瓶、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关注高阶思维发展,将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让课堂成为充满质疑声、辩论声、笑声的“思维乐园”。
各学科研发独具特色的思维工具包,如语文“彩虹概念图”、数学“思维积木墙”、科学“实验思维树”等,让思维可见,点亮课堂。搭建起“金思维”立体评价体系,通过周策略工作坊评价、月度思维作品展评、学习策略分享会等,培育“工具赋能-反思迭代-创新突破”的学习文化,形成“乐学→会学→创学”的素养发展链。
皇冠中学:以过程性数据驱动精准教学
即时反馈。课堂教学中,运用手势反馈等形式灵活统计正确率,针对错误率大于40%的知识点即时调整教学,进行专项训练。
作业诊断。作业批改时,先标记高频错题,再进行归因分析,查找学生的知识缺漏或技能不足;然后定向补救,针对分析结果进行二次讲解及变式训练;最后分层跟进,根据学情按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思维层级,设置分层作业或习题。
数据诊断。借助极课系统的“学生小分表”和“小题分表”分析单元检测错题类型并归因分析,生成各班补弱方案。根据每名学生检测情况,生成个性化分析图表,进行定向提升。
下一步,经开区将在落实“双减”政策与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继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策略,让教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轻松,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