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征程,是一场温暖的守望,也是一场执着的深耕。为切实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变革,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教育事业迈向更高台阶,2025年3月25日下午,广元市实验小学语文团队开展了本学期第五次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学段对第四单元教材进行深度剖析;第二阶段,研训室集中观摩语文要素拓展课课例展示。

单元解析

一年级组语文教师夏玲丽以“寻找家温暖,分享家温暖”为主题展开单元解析。以下四单元围绕“温馨的家”主题编排,涵盖多种文学形式,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热爱传统文化。单元语文要素为读好长句子和找出课文明显信息,教学目标基于此设定,同时将本单元列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围绕“寻找家温暖 分享家温暖”核心任务设计活动,包括识字写字、课文朗读、创意表达三方面。夏老师建议进行单元教学时,要注重方法运用、能力培养及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亲情,在学习中成长。



二年级组语文教师黄晓洋围绕“童心”为主题展开单元解析,从不同角度展现孩子的童心。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同时培养默读理解能力。单元目标涵盖识字写字、朗读默读、积累词句、想象表达等方面。黄老师认为在本单元教学时,可创设“有趣的童年”学习情境,开展“彩色童梦”等学习活动。同时,建议通过创设情境、强化朗读指导、加强词语积累来提升教学效果。希望通过本单元教学,能守护孩子们的童心,助力他们用想象和语言描绘美好世界。



三年级组语文教师许华围绕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展开解析,本单元主题为“观察与发现”,编排《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许老师将教学按任务群要求设计,用2课时通过初读、精读、拓展和制作、展示“花钟”,感受自然之美;以同样课时探秘“蜜蜂”、亲近“小虾”,体会生命奇妙,表达喜爱之情;用1课时开展习作,让学生做“小小科学家”;最后2课时通过语文园地的多样任务提升语文素养。



四年级组语文教师刘佳婧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进行解读。该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家对动物的情感,学习表达方法并进行写作。单元学习目标涵盖识字写字、阅读鉴赏、对比分析和写作表达等方面。围绕“我与动物交朋友”主题,设计了系列学习活动。作业与评价围绕动物朋友纪念册、过程性评价量表展开。教学中建议挖掘作家资源、运用对比阅读、借助具体事例,助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六年级组语文教师史远聚焦“理想和信念”,从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单元目标定位、教学设计要点四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核心问题,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从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争做励志少年。



此次单元解析,充分考量不同学段的特性,从纵向深度打通识字、阅读、习作能力的发展脉络,确保各能力相互衔接、逐步提升。同时,从横向维度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意表达,让知识学习与素养培养协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集中力量突破单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增进了各年级语文组之间的教学共识,为扎实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筑牢思想根基。

语文要素拓展课课例展示

郭小林老师精心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要素拓展课,主题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体会文章情感表达方法”。

首先,郭老师磨课团队老师立足单元目标,紧扣这一核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巧妙设计了一系列教学任务,引领学生开启了一场探索情感表达奥秘的奇妙之旅。





开课启思,引入情感密码

课程初始,一段悠扬的音乐如灵动的音符,轻轻叩响了学生们的心门,郭老师以音乐为引,缓缓开启话题:“今天,让我们一同探寻作者的情感密码,深入探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方法,去感受文字背后那细腻而真挚的情感。”





任务驱动,解锁抒情奥秘

任务一:聚焦《匆匆》,体悟直接抒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连用追问:“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声声追问,如同一记记重锤,直接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惋惜与不甘。郭老师引导学生剖析文本,指出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能让读者真切感受作者强烈的情感波动,将情感直接宣泄的方式即“直接抒情”,能引发读者共鸣。





任务二:解密《那个星期天》,探寻间接抒情

与直接抒情的热烈奔放不同,间接抒情宛如山间潺潺的溪流,细腻而委婉,充满了含蓄之美。在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里,郭老师带领学生细致品味,发现作者巧妙地通过描写光线的微妙变化,生动地展现了小男孩情感的起伏。从清晨的阳光明媚,到黄昏时分的黯淡荒凉,光线的渐变恰似小男孩心情从期待到失落的转变,这种将情感悄无声息地融入景物描写的手法,便是 “融情于景”。此外,作者还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具体事例之中。在描述小男孩漫长的等待过程时,通过叙述四件看似平凡却饱含深情的小事,生动地表达了小男孩内心的焦急与渴望,属于 “融情于事” 的叙述方式。

同时,郭老师提醒学生关注文中对小男孩动作、神态和内心独白的细腻刻画。小男孩无意识的小动作、失落的神态,以及内心深处的独自呢喃,都将他的焦急、伤心与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便是 “融情于人” 的独特魅力。





任务三:妙笔生花,展现多样表达

郭老师强调,情感表达的方式丰富多样,既可以像直接抒情那样热烈奔放,也可以如间接抒情般委婉含蓄。正如古人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在 “初试身手” 的写作练习环节,郭老师鼓励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情境,灵活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方法,让真情在笔下自然流淌。



教研活动总结环节,周莉琼校长对本节语文要素拓展课给予了充分肯定。针对本期后续语文要素拓展课教学设计,周校长提出两点建议:一要精准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核心指向,整合教材单元内外与课标学段要求适配的教学内容;二要通过“深研教材,吃透要点,夯实训练”,提取语言建构规律,实现有效的语用迁移。



磨课团队负责人史远副校长从四个方面评价:郭老师对教材把握精准,深入挖掘核心知识与隐藏价值,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展现扎实专业功底;课程从单元要素切入,紧密围绕教材,夯实基础又拓展延伸,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郭老师磨课态度一丝不苟,深入钻研,认真对待每个环节,积极吸收建议优化方案;课堂巧妙融合阅读与写作,构建活力互动的真实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情感表达方法是连接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桥梁。通过这堂精彩的要素拓展课,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情感表达方法。期待他们今后创作时能巧妙运用,让真情在笔尖绽放,书写动人篇章。

这不仅是一次教研活动,更是一次成长的历练。它见证了教师们对教学的热忱与执着,让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未来,我们将以更丰富的教学策略、更饱满的教育热情深耕课堂,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素养。

供 稿:赵 馨 赵洪霞

编 辑:董 彬

初 审:李利蓉

复 审:蔡 敏

终 审:罗德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