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宫山脉与南雁荡山支脉在泰顺交汇穿过,山势蜿蜒,溪流穿行其间,冲刷出层层盆地。自唐代起,来自浙东闽北的移民沿水系前来,以家族为单位在此扎根,逐渐塑造了泰顺今日的地理肌理与人文气质。


隐于群山溪谷的三条桥,是泰顺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廊桥。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于清道光年间重修,是叠梁式木拱廊桥的代表作,桥屋十一间。不知何人在桥上留下一首《点绛唇》:“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车辆无法直达这里,需沿着陡峭的古道步行十余分钟。古道崎岖,但当廊桥映入眼帘时,天地豁然开朗——它静卧溪上,与来者默然相望。对岸山路依稀可辨,映照着往日泰顺与福安的繁华往来。

南浦溪风景区

泰顺县南浦溪镇木湾村


在泰顺生活,穿行山间已是日常。从高处俯瞰,南浦溪江水蜿蜒曲折,正是这样的地貌塑造了独特的泰顺风景。


南浦溪风景区的碇步,是一种由石块连成的原始桥梁,横列于宽阔的水面之上,是通往对岸峡谷与瀑布的唯一通道。

廊桥文化园

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


二月二“龙抬头”,廊桥文化园举行的碇步龙表演,后面则是溪东桥。碇步龙是在碇步桥上进行的舞龙表演,始创于清嘉庆三年(1798)。表演从“开龙门”到“关龙门”,共包含60多个套路,全部在碇步桥上完成,极具观赏性与技巧性。溪东桥,叠梁式木拱廊桥,无桥墩,采用八字形伸臂木拱结构,全桥无一颗铁钉,仅靠榫卯工艺支撑,与北涧桥相邻,合称“泗溪姐妹桥”。


廊桥文化园内,非遗传承人魏朝浩表演的木偶戏。木偶戏曾是当地街头巷尾深受欢迎的民间艺术,虽历经时代变迁,仍有人凭借热爱坚持传承。为了掌握木偶拉二胡的技巧,魏朝浩每日清晨5点便前往郊区石亭练习,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风雨无阻。

泰顺的“被发现”,始于60余座廊桥。这些带有屋顶的古老桥梁,静静横卧于谷间,既是风景,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孩童奔跑嬉戏,村民议事小憩,行人歇脚避风。泰顺曾是福建进入浙江的门户,昔日的挑担客往来,使桥头逐渐兴起市集、上演木偶戏,甚至自发出现了守桥人。廊桥将村落的命运与情感交织于一体。




文兴桥,叠梁式木拱廊桥,横跨筱村镇玉溪之上,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文兴桥独特之处在于非对称结构,北高南低。2016年,桥梁遭洪水冲毁,村民自发去下游寻回构件,由工匠精心修复,完整复原了这座极具技术难度的非对称廊桥。


旗峰桥,单孔石拱廊桥,位于翁山外垟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民国甲子年重建。屋面采用落翼式悬山顶,青砖线脊,风格古朴典雅。

在泰顺,修建廊桥是一件足以影响方圆百里的大事。村民们倾力相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凝聚成一种超越个体的集体意志。桥梁的建造依托榫卯工艺,千余木构件精准拼接,不用铁钉与水泥,仅凭匠人的手艺与经验支撑起百年不倒的结构。


毓文桥,石拱廊桥,位于洲边村水尾,始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共三层楼阁,二楼设文昌阁,可供祭拜。作为浙派廊桥的代表作,毓文桥造型温婉典雅,深受廊桥匠人吴学养喜爱。


毓文桥外,一棵千年古树枝干横展,探向溪谷,与廊桥经年守望,为这座雅致的古桥平添几分幽寂之美。

这不仅是技艺的考验,更是一种关于力学与时间的智慧。然而,随着现代工艺和生活的冲击,掌握这门技艺的匠人屈指可数,吴学养便是其中之一。廊桥的建造无详图可循,全凭匠人的经验、直觉与时间沉淀的手感。只是非遗之名,未必换得现代认可,传统技艺仍在坚守与消逝之间徘徊。




“掌墨”是对廊桥设计与建造者的尊称。作为掌墨人,吴学养因热爱廊桥而拜师求学,潜心钻研古建筑学,对廊桥结构早已了然于心。此刻,他正专注于拼装自己制作的等比例廊桥模型,复刻匠艺之精妙。




吴学养近期设计并修建的新廊桥“永和桥”,有独特的悬梁结构,全凭精妙的力学支撑。他特别设计了四方形屋顶,题有祝福语,寄托美好寓意,旁边以小字落款:“本村师傅吴学养”。

泰顺的廊桥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木拱廊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独特的“八字”结构。除此之外,还有“一字形”的木梁廊桥、以卵石搭建的石拱廊桥,以及横跨溪流两岸的石梁廊桥,各具匠心。从廊桥的结构与装饰,也能见到闽派与浙派的美学差异——闽派简洁大气,浙派则细腻温婉。


墟里·徐岙底共益社区

泰顺县筱村镇徐岙底古村





“墟里”创始人小熊将这个拥有800年历史的徐岙底村改造为“墟里共益社区”。村中每座老宅仍归原村民所有,他们起初对外人心存戒备。然而,小熊带着年幼的儿子在此长期居住,凭借长久的陪伴与真诚的交流,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最终得以托管这些宅院。目前,“墟里共益社区”的第二期正在招募新村民。




“墟里”的改造最大程度保留了老宅的原始结构。图中场景原是老宅烧火做饭的地方,经过现代化改造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共设有两三个房间,既保留了传统民居的韵味,也适宜现代家庭居住。


位于筱村镇的徐岙底村在保留古村原始架构的基础上,融入了部分现代化元素,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植影小院”由本地建筑师团队打造,二楼为设计工作室,一楼可饮茶喝咖啡,成为村落中一处别具特色的交流空间。

尽管泰顺给人以遗世独立的古朴感,它也以自己的方式接纳外来者。墟里共益社区的创始人小熊,在浙南百余座古村中,最终选择泰顺的徐岙底古村,保留原有建筑肌理,建立了墟里社区,以乡土情感为纽带,构筑新的村落共同体。

园洲古村

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台边村


圆洲古村位于司前畲族镇,完整保留了四座传统民宅。曾经精美的大户宅邸如今略显破败,零星村民仍栖居其间,反而赋予其一丝未经修饰的原始美感。

库村古村落

泰顺县南浦溪镇库村村




库村位于南浦溪镇,是泰顺历史最悠久的村落,始建于唐中期,距今1200多年。整体布局仍沿袭唐宋时期的风貌。村内墙面与道路皆由鹅卵石砌成,历经风雨洗礼,卵石表面早已泛出黝黑光泽,映照着岁月的痕迹。




库村目前也经过整体规划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老房子被改造为青年共创社区,定期举办活动和展览。也仍有村民住在其中,形成新旧相容的和谐场景。


库村的雷秀娇是畲族彩带编织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这些彩带外观朴素,实则工艺繁复,需经历选框、定杆、整经、提综、织带、织纹、挑花等多道工序。

交垟土楼

泰顺县罗阳镇上交垟村求知路18号




清代曾氏家族从闽地迁居泰顺,建造了交垟土楼。与传统客家土楼不同,它由一圆一方两座土楼组成,圆形的水城厝用来日常居住,方形的仓楼则是承担抵御外敌和库房的作用。


月上树梢咖啡馆位于交垟土楼附近,由当地设计师工作室设计,楼上办公楼下经营咖啡餐饮。

而交垟土楼,则以层层递进的建筑形态,展现出与传统土楼不同的地域智慧。泰顺的古村落散落山间,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与记忆,总有一处能与人共鸣。


塔头底村位于雅阳镇,仍保留着七座原始古厝,原是季姓祖宅,2000年前后村民陆续迁出,目前由村里委托的经营公司统一管理,经营民宿和咖啡馆。与传统古村不同,这里的住宅更似独立小别墅,贴合现代人的居住需求。


泰顺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你可以选择与村民一起挖笋、采野菜、晒红曲、打谷子、酿酒……节庆时可以看一场别开生面的药发木偶戏或碇步舞龙。




红曲在泰顺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早餐馒头、腐乳、粥品皆可见其身影,红曲酒更是入菜常客。徐岙底村的吴志文红曲工坊内,他每日需制作并运送400斤红曲米。工坊内湿度与温度极高,即便隆冬,他也只能身着短袖劳作。


千层糕是泰顺著名小吃,家家户户皆擅此技。以大米碾磨成浆,逐层蒸制而成,口感绵软细腻,可蘸白糖食用,亦可煎至金黄,别具风味。

如果你愿意,泰顺也会接纳你成为“新村民”,以一种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缓慢的方式渐渐融入。这片土地吸引人们的,从来不是机遇或财富,而是一种无法被时代消解的天然秩序——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在这里仍以最古老的方式运转。


泰顺集市上,一位村民戴着采茶帽。每逢三四月采茶季,街头田野间便可见各色采茶帽点缀其中,构成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泰顺以山地为主,河流纵横,湖泊(水库)点缀其间,兼具生态价值与景观多样性,是典型的浙南山水生态县。“廊桥文化”与山水紧密相依,形成“桥、山、水、村”一体的人文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对于现代生活,无论是户外露营、水上运动,还是山间徒步、涉溪,泰顺都以独特的自然条件满足户外爱好者来探险、体验。



“NOWhere乌有村”由废弃村落改造而成,青年社群在这里落脚,咖啡馆、露营基地、工作坊点缀山野。可以说是一种乡村整体运营的全新模式,创始团队希望通过独特的运营模式向乡村导入都市青年赋予乡村新的生命力。




知野度假营地,位于温州最大湖泊飞云湖畔,刚刚获评浙江省4C级帐篷露营地,超大草坪、环湖秘境、星空帐篷……这里能满足你对春日野趣的所有幻想。

廊桥、古村和乡野生活,皆是窥见泰顺特质的窗口。所谓“遗风”,不如说是一种仍然存续的价值观——以聚落为单位的共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对土地的温柔守望。或许时间的流转为泰顺留下了古老的印记,但此处的精神却不曾真正被遗忘。


✈️

旅行的意义


泰顺或许被视作“桃花源”,但比起隐逸之地,它更像是一个能释放淳朴天性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放下现代社会的惯性,顺应土地的节奏,去理解人与万物之间更原始的关联。人的感知会被无限放大,哪怕是一棵桃树新绽的花朵、一片青草微妙的变化,都能成为生活的信号。


徐岙底村内的“举人府”,空地中央便是武举人当年挥刀练武的场所。夕阳西下,古村远山,仿佛仍能感受到昔日的时光,那股跨越时空的气息令人恍若隔世。

泰顺从未刻意隐藏,它只是等待被真正理解。那些最早“发现”它的人,往往是走出去的本地人,他们将故土的故事带向远方,而被吸引而来的外人,又在这里找到某种归属。泰顺不是人为营造的风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邀请——它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或许天真的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

路易威登城市指


《路易威登城市指南》系列的9个城市中文译本纸质版同步推出App应用程序,在App Store搜索“Louis Vuitton City Guide”,每座城市都可付费下载。足不出户,行走世界。



摄影|赵易宏

造型|金晨

文|李蘅熹

编辑|关迪

特别感谢|中共泰顺县宣传部、泰顺县各有关乡镇政府

助理|黄晓

设计|Easson


看完这期泰顺的旅游指南,你最喜欢哪个地标呢?还想看我们去哪里打卡?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赴光影之约,

一场访古问今的平遥之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