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突出的特色优势。

4月1日,青岛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青岛市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有关情况。2024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分别占全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2%和30.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3%。

青岛“四上”涉海企业达3221家,约占全省的30%;2024年涉海技术合同成交额87.47亿元,同比增长26.13%……细览2024年青岛蓝色成绩单,“蓝色引擎”动力澎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01

产业增加值突破2100亿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层,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不断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根本在于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24年,青岛明确了“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改造提升海洋渔业、港口航运、海洋文旅、海洋化工4个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4个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2个未来产业。据统计,去年“4+4+2”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2100亿元,现代海洋产业强势崛起。

数字背后,是涌动的产业兴海活力,是海洋产业持续向新向优的发展之势。

海洋新兴产业方面,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交付我国自主设计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等一批海洋装备重器,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药物BG136完成一期临床试验;



“青岛造”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

海洋传统产业方面,我国应用海域最远、适用水深最深、养殖水体最大的大型深远海养殖网箱装备“深蓝2号”投入使用。青岛港航线密度和数量居北方港口首位,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1亿吨、3087万标箱,稳居全球第4位、第5位,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续10年保持全国首位;

海洋未来产业方面,中国海洋大学与招商局工业集团联合成立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全国首个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加速建设中,问海、瀚海星云等一批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布或在研中。

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青岛强化要素保障。2024年,青岛不断打造高能级海洋创新载体,涉海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43家;持续积聚海洋人才,住青涉海“两院”院士达22人,海洋人才总量达37.65万人;落实海洋15条政策,截至2024年底,共评定奖补资金1.4亿元,惠及企业137家;提高海域资源配置效率,近两年来,共批准281宗项目用海,面积达1.98万公顷,海域要素资源供给更加有力。

02

与最优者比

每年一度的蓝色成绩单,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各沿海城市进行比对、相互学习的重要参考。

上海海洋生产总值长期稳居国内城市第一。2024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名义增长11.2%,贡献了全国10.8%的海洋生产总值。

细看上海的产业发展,其在深远海风电、海洋数字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都取得了新突破。例如,国家批准上海开展深远海风电试点工作,上海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均在全国领先,国内首单“船对船”加注保税绿色甲醇燃料业务正式落地等。

天津海洋生产总值长期位居国内城市第二。近日发布的2024年北海区海洋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天津市海洋产业增加值以海洋油气业(41.7%)、海洋旅游业(25.1%)、海洋化工业(17.2%)和海洋交通运输业(12.5%)为主。2024年,天津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69.8亿元,同比增长9.6%;海洋油气业实现增加值1280.3亿元,同比增长4.7%。

青岛海洋生产总值长期位居国内城市第三,与上海、天津比,虽然总量有所差距,但在一些新产业方面正呈现出良好的追赶势头。



海油工程青岛高新装备制造基地。

2024年,青岛出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4—2026年)》《青岛市2035年海洋发展远景规划》等文件,近日印发《关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正在制定《青岛市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打出政策“组合拳”。

其中,《意见》明确,到2027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500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左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高。

03

增强发展后劲

近年来,经略海洋的广度和深度层层递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这是“深海科技”首次现身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彰显了国家对发展深海科技的重视程度,体现了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国家有部署,地方见行动。近年来,辽宁、山东、福建、广州等省份纷纷加码海洋发展。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天津、深圳、大连、青岛、宁波、秦皇岛、厦门已先后被赋予“现代海洋城市”的城市性质,直接反映出国家对这些城市海洋发展的认可和新要求。

对于青岛而言,早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就赋予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的定位,如今再被明确“现代海洋城市”性质,可谓一以贯之。而要努力保持海洋发展优势,力争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再进位,青岛唯有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国家深海基地

在海洋科技方面,青岛将持续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强用好高端海洋创新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效,加快集聚海洋人才,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具体推进过程中,青岛将科技攻关内容、产业发展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项目,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确保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例如,在海洋项目方面,按照《中共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2025年工作要点》等文件部署,青岛将集中推进总投资2400亿元的17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实施精准产业链招商、统筹联合招商和载体平台招商,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150个以上,总投资过1000亿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