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备耕正当时。近日,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抢抓早春有利时机,为辖区种植主体发放264吨生物降解地膜,全力保障春耕生产需求,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秦川镇、上川镇农资发放点,一排排崭新的全生物降解地膜摆放井然有序,农户们热情高涨,满怀期待地早早来到发放点,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农户们有序签字确认、清点数量、搬运装车,即将运至田间地头用于春耕生产。

“去年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试验推广使用生物降解膜1万亩,这种地膜透光率高,能够高效提升地表温度,促进作物生长。同时,全生物降解膜原料采用淀粉、纤维素及其他天然材料,在使用120天后,可在水和土壤中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自然降解、无需回收。”新区项目建设中心农技工作人员闫炜介绍道,与普通地膜相比,全生物降解地膜直接在田间分解,无需捡拾回收,为种植户节省回收废旧农膜的时间和费用,从源头上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将妥善分配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确保广大种植主体都能受益,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据悉,2025年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积极向上争取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资金66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全生物降解地膜264吨,全部补贴给种植主体使用,覆膜面积约11万亩,基本实现辖区内覆膜作物全部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

上川镇农户李有财抱着刚领到的地膜,兴奋地算起了账:“家里种的十亩地,往年光买地膜就差不多要500块钱,现在政府免费发这种‘会消失’的神奇膜,省下的钱还能买一些种子,而且还不用弯腰捡残膜,省钱又省力。”

在地膜发放的同时,项目建设中心还安排技术人员为农户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种植特点,农技人员详细讲解地膜覆盖的技术要点、时间节点以及田间管理注意事项,现场解答农民在地膜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为农户制定个性化的种植方案,帮助农民科学种田、科学用膜,提高种植效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 昕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