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事件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除了俄乌双方之外,涉及到的还有美国与个西方国家的支持。
但即使这样,泽连斯基依旧没有看到反败为胜的希望,反而是一个又一个噩耗。那么,这些噩耗究竟是什么?俄乌冲突又进行到哪一种程度了呢?
1、巴黎27国会议
自2022年俄乌之间爆发冲突以来,双方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在政治场上都没有一刻停息。而随着美国大选的结束,特朗普上任带来的蝴蝶效应改变了整个俄乌战争的局势。
在特朗普上任总统之前,乌克兰之所以能一直同俄罗斯抗衡,很大程度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它的援助。
但在那之后,特朗普以及时止损为由暂停了对乌克兰的援助,泽连斯基一下子就急了,并一直想寻求新的依靠。
一开始,欧洲各国对于美国的做法是顺从的,他们也确实收回了相应的援助物资,但随着事情的发展,他们不得不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重新讨论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援助的事情。
就这样,英法等27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首脑齐聚巴黎开始了他们第三次“志愿者联盟”峰会。
说的很好听,其实就是专门干涉乌克兰军事相关的会议。只不过不同的是,这次的规模有点大,也间接的说明了此时的乌克兰已经走投无路的现状。
泽连斯基几乎将这次会议当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如果27国联军都加入战斗,那乌克兰的胜率就会翻出好几倍。只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2、泽连斯基的负隅顽抗
自27国巴黎会议召开之后,包括泽连斯基在内的各方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场重要且关键的会议中,可见乌克兰此时的危险境地。
而这种危险境地却不止是乌克兰或者泽连斯基一个人造成的,而是国际形势导致。早在27国巴黎会议之前,俄乌双方是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停火的。
那时候还是特朗普刚刚上任,就立即撤销了对乌援助,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这是泽连斯基没有想到的,所以他只能在美俄两个大国之间来回游走,就像一条任人宰割的鱼。
大国之间的交易是为了大局考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像乌克兰这样的小国利益,所以在美俄谈判、美乌谈判、俄乌谈判等一套流程下来之后,受伤的只有乌克兰。
甚至在那之后,泽连斯基同意了美乌之间关于矿产资源的协议,这些举动看着是在向美国低头,但其实还是在负隅顽抗,想让西方国家重新对乌克兰报以信心,扭转局势。
结果显而易见。俄乌双方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停火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交锋,而且俄罗斯方面似乎比之前更加勇猛迅速,这让泽连斯基又一次心慌起来。
如今的情形,他只能寄希望于英法等欧洲国家,能在停火之后对乌克兰派兵或是对自己进行军事援助,以保证乌克兰的领土主权完整。
但泽连斯基还是有些高估了这些国家,他们连自身都依附于美国之下,怎么可能会做出与美国相左的事情,所以27国联军的事情几乎已经告吹,泽连斯基最后的负隅顽抗似乎也已经失效。
3、雪上加霜
从今年二月初的美俄会谈达成“瓜分”乌克兰的共识到泽连斯基在大国之间的不断游走,甚至不惜出卖本国的利益来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再到如今的27国巴黎会议,噩耗一个接着一个的攻击着泽连斯基。
起先,他觉得27国联军可以拯救乌克兰,所以寄希望于此,但是在具体的会议过程中,他却并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欧洲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十分依赖于美国,更何况还有之前美国“出卖”欧洲这档子事,他们便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在27国齐聚一堂的时候,只有英法等老牌国家提出要在战后对乌派兵,其他国家都没有达成一致的态度。这样一来,乌克兰就形同孤舟,再也没有了能帮助它胜利的依靠。
原本这样的结局已经十分打击人了,但更残酷的还在后面。在相关国家都在国际政治场上进行斡旋时,俄罗斯因为难以达成的停火条件而向乌军开始了反击。
只不过刚开始时,还是针对一些基础设施或偏远地区进行攻击,造成的伤亡较小,是一个警告也是表现俄军的实力。
而随着各方谈判的结束,俄罗斯所要求的停火条件始终得不到满足,他们便开始大力进攻,甚至要彻底击败乌军。
在国际局势多变的三月,俄乌之间的局势也有了不少的变化,俄军从最开始的小规模反击到后来直接进攻被乌军占领的地区,双方开启了新一轮的交锋。
然而,没了各方援助的乌军形同枯槁,一击即碎。在很短的时间内,俄军就拿下了多个乌克兰城市,并升起了俄罗斯国旗。
并且,由于之前乌克兰以及西方各国没有诚意的表现,俄罗斯总统普京似乎已经失去了对其的信任,不仅进攻的态势越来越猛,还颇有斩草除根的意思。
不仅如此,除了在战场上的越战越勇之外,普京还借着质疑泽连斯基本人的统治正当性推动乌克兰内部重新选举总统,简直就是想要彻底打服乌克兰,这场冲突也似乎即将接近尾声。
回看整个俄乌冲突的局面演变,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仰仗别国的狐假虎威终究有一天会被拆穿,只有自身的实力才是必胜的关键所在。
当前,俄军显然具备这样的军事实力,但乌军却几乎丧失了全部的战力,泽连斯基就算再崩溃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参考资料:
27国在巴黎开会讨论向乌派兵,俄方指责:这种干预可能导致直接军事冲突——2025 03/28 09:21:24 环球时报
俄乌冲突——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