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笔者去一些地方调研,经常会发现,绿树成荫的公园里,陈设着一些长椅,中间的粗硬铁条赫然在目,将好好的一条长椅,隔断成细碎的几段。
隔断的用意很明显:公园长椅,乃市民休憩所用,怎么能让那些流浪汉躺呢?哪怕是疲惫困顿的市民,想放松身心,在长椅上斜倚躺靠一会,也是受限的。
或许,管理者追求的是秩序感,即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否则将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然而,价值多维,人需要松驰感,城市同样需要松驰感。特别是,对于民众而言,能够感受到厚待与包容,是一座城市非常重要的竞争力。
被隔断的公共座椅
笔者去过国外一些地方,几乎没有见到铁条遍身、重重阻隔的公园长椅。2001年5月,在北大读书期间,到牛津大学做交换生,曾经在牛津城的University Parks里流连。在夕阳的余晖中,尖顶欧式建筑熠熠生辉,公园草地青翠欲滴,流淌着浓浓的绿意。公园里有许多木制长椅,上面刻着若干纪念旧时光的文字,如In Memory Of Marry, the Wife and the Mother, the true friend(纪念玛丽,一位妻子也是一位母亲,一位真正的朋友);又如In Memory of Dick, a man who loved walking here.(纪念迪克,一个喜欢在这里散步的人) 再如In Memory of Jane and Robert, lots of wonderful memories(想起简和罗伯特,许多美好的回忆)。这些文字,简约之中饱含款款深情。我们不难想见,他们生前经常携手相偎,在这里迎来了几多晨曦,送走了多少晚霞!逝者已矣,但这份温馨却经由这些默默无语的椅子,传递温暖着后人。试想,如果这些椅子铁条遍布,重重阻断,两个爱人势难相倚相偎,又如何共同度过这些美好时光?
在杭州,有一座图书馆被誉“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十几年前就允许拾荒者、流浪汉入馆,在装有空调的馆内免费阅读。曾有读者表达异议,称“允许流浪汉进入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室读书,而您有权选择离开,我对他们的唯一的要求是手洗干净后阅读。
笔者从事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了解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底层价值逻辑,即维护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减少乃至消除极端贫困,促进共同繁荣。世行的目标是,通过推动全球制度变革,到2030年,将全球日均生活费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3%以下,每个国家后40%人口的收入有明显增长。
世界银行的逻辑是,最弱小的群体被照顾好了,世界自然就好了。正因为如此,世行评估格外关注小微企业,其访谈的对象并不包含国有企业。世行评估“劳工”指标,尤其关注弱小群体的就业状况。在这个意义上,它强烈反对在生活消费端大量引入无人酒店、无人超市、无人菜场等安排……平台企业通过无人技术降本增效,赚得盆满钵满,而小微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却勉为支撑,举步艰难。
尊重最基层的百姓,绝非一句空泛口号,而是深深扎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准则,是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最诚挚的尊崇。回溯历史,从孔子心怀“仁者爱人” 的悲悯,到孟子高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国的民本思想已然奠定。这里的“民”,尤其指最基层的民众,因为他们过得好了,其他人自然就过得好了。
尊重基层民众,具有极强的情感传导力。举轻以明重,人们自会设想,这座城市,对人对己都会善良以待。国内一些城市推出“外地大学生求职免费住宿七至十五天”的政策,或者允许在省政府周边的道路上摆设地摊,其社会效果庶几在此。
营商环境的要义,并不在于物理环境,而在于人文环境。城市不要有洁癖,不要过分追求街面的整洁有序,而要能够包容弱小,让老百姓在松驰感与烟火气中,平和自在地安放身心。因而,建议拆除公园长椅的隔断,要相信民众的素养,毕竟,将身体横陈其上的不文明行为,总在少数。
(作者系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
原标题:《优化营商环境,从拆除公园椅子的隔断开始》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来源:作者:罗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