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如何高质量规划、特色产业如何创新培育、社会资源如何整合赋能、利农联农共富模式如何可持续运营、乡村运营如何国际对标与合作,这些都是当前各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话题。在日前举办的首届国际乡村发展创新博览会和“乡村CEO战略培训班暨现代乡村运营研讨会”专题活动上,与会专家学者和乡村运营实践者们就此开展了深入讨论和经验分享。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名誉院长李小云长期在云南乡村一线推进乡村转型发展实践,他以乡村咖啡店流量变现、嵌入式乡村公寓增收和“一村一品”品牌化运营创收等乡村运营实践为例,提出经营好乡村是实现乡村价值的重要路径。基于此,他进一步提炼出“一个中心、四个主体、四个机制”的系统框架,即以农民为中心、合作社主体的决策机制、乡村CEO主体的经营机制、以工代赈主体的建设机制和收益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

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理事长、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陈志钢提出,要从八个方面推进低(零)碳乡村建设。一要在顶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在规划中设定碳排放约束指标;二是绿色基建先行,建设乡村循环系统;三是推动低碳产业协同发展,包括低碳农业和低碳文旅;四要通过数字化管理促进乡村低碳转型和治理创新;五要做好自下而上的治理机制创新;六要做好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七要打造一个社群共创的生态系统,实现“去中心化”运营;八要形成政府、村集体、企业、村民等共同参与,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

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蒋文龙深刻分析了乡村运营背后的四对逻辑关系。一是建设与运营的关系,要从投入走向共生,未来20年,核心命题是“运营”;二是运营与经营的关系,要推进内控与外拓的双轮驱动,乡村需突破“物业经济”“资源经济”天花板,打造无边界发展的“乡村品牌”;三是农创客与乡村CEO的关系,是个体与集体的共赢逻辑,要让农创客扎根产业,让乡村CEO统筹全局,形成“个体活力+集体合力”的生态;四是整村运营与组团发展的关系,要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共富,通过“多规合一”“利益联结”实现规模效应。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孙洪武提出,要推动科技跨界融合,探索“农业+新能源”“农业+文旅”等新模式。要协同发力,构建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生态系统;完善应用条件,如推进土地宜机化整理,“小田变大田”,为机械化、数智化铺路;加强政策引导,建设“肥药实名制”平台,通过数据监管实现绿色生产;完善政企协同机制,建设有为政府,投入共性技术研发,激励企业开发定制个性技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核心技术创新。

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新时代乡村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严力蛟总结了浙江乡村运营发展的三点经验:一是理念创新,即运营前置采用“O+EPC+F”模式(运营+设计采购施工+融资),将运营思维贯穿规划全流程;二是将产业与业态植入乡村建设全流程工作之中,通过爆款项目引流,配套全产业链留住人气与资金;三是体制机制与市场双轮驱动,如通过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保障规划实施,强化品牌营销与市场链接能力。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提出,乡村运营要重视四个因素。一是提高聚集度。乡村是分散的,要激发聚集的内生性因素,同时还要积极植入,更要超越行政区,把本村和外村、本地和外地的资源链接起来,链接和超级链接是乡村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二是增加体验度。乡村的美感不同于城市,要建设好体验的载体,打造体验的特色,在这方面,比如日本、韩国等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三是培育乡村情怀。乡村是分散的、多样的,也是比较传统的,只有对乡村带有深厚的情怀,才能耐得住小规模需求,提高运营品质。四是处理好状态、形态和业态的关系。农产品和文旅需求都是有周期的,要把握周期不同阶段时的消费状态、形态和业态。

上海微笑草帽集团创始人、安徽共富未来乡村研究院院长郭辉,提出了三种共富模式。一是整村运用的共富模式,其中要做好“三化两提升”,即IP化、社群化、招商运营一体化,以及乡村风貌提升、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提升;二是农品产业链的共富模式,即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协同,把单品做大做强,努力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服务商。可借鉴国外发达农业国家单品农协的做法,以数字化平台的搭建为实施重点,建立优势单品的“数字农协”,实现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三是协同发展的共富模式,通过建立跨区域的文旅产业联盟、农业产业联盟,推动乡村振兴平台化。

安徽千村运营总经理、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朱跃武,是浙皖7个乡村运营实践者。他认为,乡村运营是乡村振兴的“终极之战”。乡村的策划、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营销、研发等环节要有运营思维,而且要为运营盈利负责,其中提高收益、降低成本是乡村运营变现的两大法宝。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乡村运营创新:规划,要尊重乡村规矩,坚持乡村气质、运营前置;建设,要多做减法,少做加法,促进“四生融合”(生活、生产、生态、生意);人才,要从本村年轻人入手;土地,要利用好“边角料”小资源;产业,要关注 “业态制造”。

本次活动由国际乡村发展创新博览会组委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指导,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安徽省经济学会、安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共同主办。

原标题:《乡村如何运营才能实现共富?专家和实践者们提出两大法宝、三种模式、四对关系》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