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印度人,在中国留过学,中文很好,现在是印度国家级别智囊的高兴。几年前在一期有关中印边境对峙的节目里,中方专家表示中国并没有把印度当作主要对手来看待,结果让这位“高兴”不高兴了,因为按照他的逻辑,中国专家表示“没有把印度当作主要对手”,是对印度的不尊重,也就是说,在这位印度“专家”看来,中国应该像重视美国那样去重视印度,应该全力以赴地把印度当作一个强大的对手,最好在中印边境放百万大军,这样印度才会得到“赢”的情绪价值。

我们是很难理解这种脑回路的,一国在另一国边境陈兵百万,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事,但印度人会觉得,“我们印度”和“你们中国”有领土争端,“你们中国”竟然不拿出百万大军来招待“我们印度”,岂不显得“我们印度”的实力在“你们中国”那里不够档次了?也就是说,中国没有拿百万大军好好招呼印度,在一些印度人看来反而是“我们印度被中国怠慢了”,大象国催生出一种因为没有被龙国重视而“输了”的感受——或者说,从潜意识里,无论是相互之间的交往,还是在其他国家面前的形象,印度人都觉得,自己是应该跟老中平起平坐的,能够在相互交往,以及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被当作中国同一级别的国家,对印度来说是特备需要挣的面子。

而且熟悉盎撒-日耳曼闭环赢学的话就可以知道,婆罗门仙人们的立意,其实反而是要比盎撒-日耳曼野人高不少的,因为实际上印度并不像盎撒-日耳曼那样,把贬低中国,尝试规训中国当作日常任务,印度自我的定位,是在“精神世界上”看重中国,所以需要中国也在“精神世界上”尊重并且看重印度——对,如果中国出全力揍印度,也是一种在“精神世界上”尊重印度的行为。而作为盎撒-日耳曼的上位,印度人其实并不怎么看得上那些野人,而盎撒世界想要规训印度人则基本像是在做白日梦,只因为印度人的精神闭环比盎撒人实在完整太多了,盎撒-日耳曼的那套玩意,在婆罗门仙人那里完全就是小儿科。



那么我们把苏杰生的话换种方式理解,可能就非常明白了——西方长期以来都把中国塑造成大魔王,这就是赤裸裸的“捧中”啊!西方长期以来都忽视印度,没有把印度放在大魔王的位置上,这就是赤裸裸的“贬印”啊!很好理解了吧?#热点思辨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