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际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都在加强科研以及高校方面的投入,世界高等教育格局正因新兴势力的崛起而悄然发生变化。

从改革开放到2025年的40余年时间,中国内地高校得到长足发展,在亚洲甚至是全世界的排名都急速上升,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以前中国内地有大量高中毕业生都会选择到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等地区的高校读书,都觉得这些地区的高校会比中国内地高校更强。

如今这种观念已经逐步发生变化,在亚洲高校的排行榜里面,中国内地高校已经全面崛起,甚至已经领先于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地区的高校。

即使是美国机构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或者是亚洲的大学排名,都已经全面承认中国内地高校的崛起。



2025年美国评出亚洲大学50强

根据美国U.S.news机构发布的2025年亚洲大学专项排行榜,其列出亚洲大学50强的排名,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能看清当前亚洲高等教育的格局。

U.S.news机构评出的亚洲高校前五名分别是: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清华大学综合实力最为强悍,其计算机、人工智能、机械、电子信息等学科在亚洲都是位居第一,所以各项指标综合实力确实很强,能排名第一也是实至名归。

新加坡的两所高校能挺进前三,这也是很多中国内地高校学生读研都喜欢申请的学校。这两所都是新加坡重点发展高校。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优势在于文科、理科以及医学等学科,南洋理工大学的优势在于电子信息、化学、材料学、凝固态物理、能源等学科在亚洲都位居前列。

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排名都较为稳定,两所高校在国际化和高端人才培养方面都处于顶尖水平。

第6名到第10名分别是:香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这5所都是中国的高校,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排名上升得非常明显,两所高校都陆续超越香港理工大学。特别在机械、能源、计算机、材料领域逐步处于领先状态。



东京大学作为曾经的亚洲第一高校,如今在亚洲仅排名14,也是让人感到非常意外。也许很多人会说东京大学曾经诞生过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实力被严重低估。

但大家必须要明白,诺贝尔奖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并不是全部指标。东京大学这些年在学科方面的建设落后于中国和新加坡。比如新兴学科建设方面明显受到国内经济因素影响。

沙特阿拉伯有两所高校能挺进亚洲20强,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但大家都应该清楚沙特阿拉伯经济实力雄厚,这些年引进大量的高端学者和世界先进设备,高校进步非常快。

韩国高校里面,首尔国立大学位居亚洲第23名,这也是韩国高校取得的最好成绩。这是一所综合性高校,也是韩国的最高学府。

首尔国立大学的法学、语言学等学科在亚洲都位居前列,也可以说是韩国学子心中的“清华北大”。



中国内地高校里面,有多所高校排名都出乎大家意料。比如亚洲排名22的湖南大学,28名的南方科技大学、37名的深圳大学。

还有排名第44名的郑州大学,成为本年度最大的“黑马”。郑州大学整体规模很大,学校学科种类在亚洲高校里面都能位居前茅,综合实力确实较为突出。

郑州大学在临床医学、化学、材料学、电子信息、能源与动力等领域都均衡发展。即使这些学科没有办法位居亚洲前列,但依靠其数据不断进行堆砌,也能得到比较好的排名。

还有位居第46名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依靠地质学测绘等学科位居亚洲前列的优势,最终,综合实力能挺进亚洲50强,这也是学校取得的最好成绩。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国内非常受学生青睐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只排名47。实际情况来看,北航在世界各大榜单里面的排名都不高,主要是学科的发展相对单一。

北航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仪器科学以及计算机等领域,学科精度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北航的理科偏弱,而且大量成果没有在世界各类期刊发布,导致排名较低。

总体评价

美国媒体评出的亚洲大学50强,中国内地高校已经占据绝对优势,共计有31所中国内地高校上榜,这里面主要是以985高校为主,深圳大学是唯一上榜的“双非”高校。

整体来说,美国机构评价标准和中国内地评价有较大差异,所以大量国内学生和家长都难以接受这样的排名,所以我们更多是作为娱乐,或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才可以作为参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