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某区一起劳资纠纷引发关注,盛旺紧固件厂与员工张某之间的劳动争议,因劳动仲裁超期终止,直接进入司法诉讼程序,这一事件折射出当前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中的深层次问题。根据镇海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仲裁决定书(浙币镇海劳人仲案 (2023) 461 号),申请人张某(1989 年 1 月 15 日出生)与被申请人宁波市镇海盛旺紧固件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2117xxxx2238M)之间的劳动争议,因超过 60 日审理期限,张某要求终止仲裁程序,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盛旺紧固件厂负责人为一位 65 岁的女士,她表示工厂已破产。张某于 2014 年入职,工作期间厂方多次要求其缴纳养老保险,均遭拒绝,张某称自己会以较低标准自行缴纳。2022 年 3 月,张某未经厂方同意自动离岗 45 天,致使工厂唯一工人缺失,所有客户生意被他人抢走。



之后张某又回来工作了几个月,2023 年 5 月 8 日工厂因无生意停工,6 月 10 日张某再次自行离职,未与厂方沟通。工厂目前尚欠张某 11763 元工资厂方称,张某在职期间不仅多次造成设备损坏,还导致大量产品因质量问题被退货。在设备损坏方面,2020 年 6 月,19B 机器因张某恶性操作,将机头短螺丝装错,造成机器损坏,维修费达 8.5 万元;2021 年 3 月,11B 机器首次损坏,维修花费 5.4 万元,后因张某未打开油门,致使机器轴承再次损坏,7 月二次维修又花了 4.5 万元;2021 年 11 月,一台新购仅数月的 11B 机器,因张某恶性操作,轴承损坏,维修费 4.3 万元产品退货方面,2021 年 6 月 10 日,厂家 25 大补长螺帽 32 件因在张某的操作下外径做大被退货,价值 6.4 万元(每件 2000 元),由张某用铲车拉回厂里;同年 8 月,金达厂家 22 大长螺帽 26件因外径问题退货,价值 5.2 万元(每件 2000 元),同样由张某拉回;10 月 12 日,某客户 23 大补长螺帽 58 件退货(其中 15 件由张某拉回),价值 10.44 万元(每件 1800 元)。这些退货产品价值总计约 22 万元。然而,张某在仲裁阶段否认上述设备损坏及产品质量相关责任。 目前,争议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工资与社保问题,厂方坚称多次要求张某缴纳养老保险遭拒,张某则主张企业应承担未缴纳社保的法律责任。二是设备损坏责任,厂方有维修记录为证,张某却予以否认。三是诉讼与仲裁衔接,本案因超仲裁审理期限而终止,直接进入诉讼,凸显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时效性问题。



厂方还提到,张某此次起诉索要 18 万元赔偿,这一要求让企业经营陷入绝境。工厂负责人表示,她多次与张某联系均未成功,目前,法院已冻结工厂负责人广发银行存单 50 万,而工厂还欠钢筋厂老板几十万、模具厂老板十几万,催款不断。工厂负责人希望能解冻存单,以便还清欠款并结清张某工资,同时请求法院公正快速解决案件。

这起案件不仅关乎劳资双方的权益平衡,更反映出中小企业在用工管理上的普遍困境。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又避免让中小企业因高额赔偿陷入经营危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