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交媒体和外卖平台上

木薯糖水“出镜率”颇高

有人说

“降温时节一定要吃”

还有人说

“空气干燥时喝它很润很补”

但也有不少人说

“喝了自制的木薯糖水后’醉了‘”

那么

木薯糖水到底能不能喝?

饮用时又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认识木薯


(授权图片)

木薯,又称树薯、树葛、葛薯等,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木薯是世界上第三大淀粉来源,淀粉含量仅次于水稻和玉米。新鲜木薯块根淀粉含量一般为24%至32%,干的木薯淀粉含量则高达73%至83%‌‌。

木薯本身是有毒。木薯全身都富含氰苷类化合物和多种生物碱,人一旦误食新鲜木薯块根,这些物质就会在胃酸或肠道中某些菌群作用下,水解成剧毒的氢氰酸。当摄入量超过人体解毒上限,即可导致中毒死亡。

那么

人类是如何“驯化”木薯的毒性呢?

刘少伟介绍说,首先是加工,经过去皮、浸泡、淀粉提取、脱水干燥和加热处理,生木薯所含的氰苷类化合物会被逐渐破坏。其次是长期不断的筛选和培育。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每千克氢氰酸含量低于50毫克的木薯可以用作食用。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培育出的食用木薯如华南5号、7号、9号,华南124、205、8013,桂热10号等品种的新鲜块根(生),去皮后氢氰酸含量一般都在每千克30—40毫克之间,煮熟后食用,安全系数相对要高很多。

木薯糖水很营养很补吗?


刘少伟分析说,和米饭、馒头等主食相比,木薯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确实略胜一筹。此外,某些选育食用品种如华南9号(一种黄肉木薯),薯肉中还富含胡萝卜素。但木薯中蛋白质含量偏低,每100克木薯所含的蛋白质仅有2.1克,低于同等重量的米饭(2.6克),比馒头(7克)更要低很多。特别是加工成木薯粉后,蛋白质含量仅0.08克/100克,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含量分别为2.96毫克/100克和0.007毫克/100克。

刘少伟解释说,木薯淀粉中只有17%是直链淀粉,剩余的83%都是支链淀粉,支链淀粉独特的结构使它在糊化过程中更易吸水形成粘稠的胶体,从而形成软糯Q弹的口感。在东南亚和我国两广、海南等地,木薯常和椰子、糖搭配制作成各种甜点小吃。

不过,支链淀粉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血糖反应高的问题,而煮熟的木薯的血糖指数(GI)大约在60—85之间,属于中高血糖指数食物,虽然木薯淀粉制品口感弹牙,消化速度较慢,一般不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但毕竟是和大量冰糖或黄糖混合煮成的糖水,所以它对血糖并不“友好”,建议需要严格控血糖的朋友少吃或尽量不吃。

此外,由于木薯淀粉不容易消化,所以有一部分会逃脱小肠消化酶的作用,被结肠内的细菌分解产生气体。对消化能力较弱、胃肠功能紊乱的人来说,有可能因此引起腹胀等问题

所以说

木薯糖水虽然是一种很讨喜的小甜水

但算不上什么神奇的“续命”补品

不建议在家中自制木薯糖水


记者检索发现,社交平台上不乏网友分享的食用木薯甜品后的不适经历。刘少伟分析认为,食用木薯糖水后会出现不良反应,既可能是糖水糖分太高引起血糖升高导致头晕,也可能是原材料或烹饪过程中卫生不彻底导致其他污染,但更可能是氢氰酸中毒,即民间所说的“苦木薯醉人”。木薯中毒一般是急性且突发的,主要见于中枢系统和上呼吸道,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恶心、呕吐等,出现这种情况要多喝水,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那么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

食用木薯或木薯糖水中毒呢?

一是要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可食用木薯,这类木薯口感较甜、不带苦味儿,氢氰酸含量也都小于50毫克/千克。木薯切开后,如果发现果肉纤维变黑,说明品质不佳,不建议食用。

二是去皮浸泡、彻底煮熟。鲜木薯及其外皮氢氰酸含量相对更高,因此,木薯绝对不能生吃。自制木薯甜品,必须去皮和长时间清水浸泡,以减少氰苷类化合物含量。高温加热可灭活那些能转化氰苷类化合物的酶,使之无法将氰苷类化合物转化为有毒的氢氰酸。因此,彻底煮熟有助于木薯脱毒。煮木薯时,还要注意敞开锅盖煮,让已经转化的氢氰酸蒸发掉。此外,发酵、烘烤、日晒、粉碎等方式也能脱除木薯块根中的氢氰酸。

三是控制摄入量。此外,部分人群肠道中可能含有一些能将氰苷类化合物转化为氢氰酸的酶,这些人即便食用熟木薯,也可能会出现呕吐等轻度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李建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