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是我姐女儿,由于高速修路撞到护栏了,车头自燃,车窗和车门都被锁死,人出不来,都被活活烧死了。”
3月29日深夜23时许,安徽铜陵市枞阳县高速路段发生一起惨烈车祸。一辆从武汉驶往安徽池州的小米SU7新能源车撞击护栏后起火自燃,车内三名年轻女性不幸遇难。
据家属及现场目击者描述,事故发生后车门处于未开启状态,三人被困车内,最终在火海中丧生。
遇难者均为23岁左右的应届毕业生,原计划于次日(3月30日)参加池州市公务员考试。三人从武汉出发,驾车约4小时前往考场,却因这场意外永远止步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据相关图片显示,遇难者母亲疑似无法发布作品,处于隐性禁言的状态。
事故后,网友被集体“捂嘴”?
4月1日,针对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的惨烈事故,小米汽车客服人员向界面新闻透露,涉事车辆为SU7标准版,该车型系小米SU7三款配置中的一款,其余两款分别为Pro版和Max版。
据媒体报道,铜陵市医疗急救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迅速将警情转至华瑞医院。医院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接到指令后立即派车前往现场,但遗憾的是,当他们赶到时,前排两名乘客已不幸“烧没了”。对此,铜陵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回应称,事故的具体原因目前正在紧张调查中。而逝者家属则悲痛地表示,他们正在前往看望亲人遗体的路上。
事故现场的照片令人震惊,车子的撞击力度之大,前部几乎已被完全撞毁。从照片中可以基本判断,这辆小米SU7在高速上以极快的速度撞上了钢制护栏。撞击导致前车头严重溃缩,但令人欣慰的是,乘员舱主体结构保持了相对完好。
然而,不幸的是,钢制护栏对动力电池造成了大面积的切割损伤,导致大量电芯受损并快速起火。
此前,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小米汽车客服人员曾回应称,公司已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赶赴现场,将全力配合警方和家属对事故进行详细还原调查,并协助家属处理后续事宜。公司承诺,将根据后续实际调查情况在官方渠道公布相关信息。
然而,事发东窗之事,有不少网友发现自己在各大平台发布的关于此次事故的讨论皆被平台以各种理由下架
遇难者家属也不例外,一个自称是遇难者家属叫“静听流年”的抖音用户质问:为什么要限制我的作品?
车门打不开?突然失控?
事故现场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照片显示,涉事车辆前部遭受重创,车架因高温烧灼而扭曲变形,车门紧闭的状态更是引发了公众对于车辆安全机制的深深质疑。
家属悲痛欲绝,指控该车辆存在“突然失控”、“车门锁死”以及“电池爆燃”等一系列技术缺陷,其中,“车门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打开”被疑为导致遇难者不幸遇难的罪魁祸首。
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车企纷纷效仿奥迪和特斯拉的设计,将传统的机械锁杆和门把手替换为更为“高级”的电子按钮式设计,小米SU7也不例外。
然而,这种设计变革在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评论区中,网友们纷纷举例,指出如今许多车型都采用了类似的按钮式升窗设计,这无疑加剧了公众对于电子控件在紧急情况下可靠性的担忧。
公众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急逃生机制的缺失。新能源车电池起火速度极快,若车门无法通过机械方式解锁,乘客的生还几率将大打折扣。二是数据透明度不足。事故车辆的后台数据尚未公开,家属与公众的知情权亟待得到保障。三是行业标准滞后。现行的碰撞测试多基于理想场景设计,对于极端事故的防护设计缺乏强制性规范。
三名年轻女生的逝去,不仅给她们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痛,更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当车企们纷纷追逐智能化与续航里程的提升时,是否真正将基础安全放在了首位?当消费者们为“科技光环”买单时,是否无形中成为了技术缺陷的试验品?
此刻,池州考场的座位上空缺了三张,那三张本该充满青春活力的脸庞,永远定格在了那场火光与泪水交织的悲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