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福州籍退役军人陈先生在“e福州”APP上轻轻一点,仅用5个工作日便申领到了电子优待证。当他乘坐公交车亮证时,系统自动识别并播报“退役军人优待证已核验”——这一幕,与河北老兵王林昌在平定县公交车上听到的“致敬老兵”提示音遥相呼应。从早期河北的“区域优待”到如今覆盖全国的“立体化服务”,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升级,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折射出国家与社会对军人尊崇的深化。
早期的河北省退役军人优待证,是地方探索的先行者。彼时,河北老兵可凭证在本省免费乘坐公交、游览政府投资的景区,并享受医疗优先挂号等基础服务。但这些优待大多局限于一省之内,跨省使用常面临“政策壁垒”。而如今,全国统一推进的优待证,则打破了地域限制:罗浮山景区宣布对全国退役军人免首道门票,江苏、浙江等地实现全省公共交通免费覆盖,福建甚至将优待范围延伸至餐饮、住宿等民生领域。一张证件,从“地方粮票”升级为“全国通票”,退役军人的荣誉感随脚步延伸至960万平方公里。
曾几何时,河北老兵需随身携带实体卡,一旦丢失或消磁,补办流程繁琐。而今,福州率先推出电子优待证,通过“e福州”APP实现“一键申领、秒速亮证”,彻底告别“忘带证件”的尴尬。电子证不仅具备防伪、防冒用功能,更与地方公共服务系统深度绑定:平定县的公交车刷卡机在识别证件后,会自动播报“致敬老兵”的温暖提示。技术的加持,让尊崇从“纸面政策”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日常体验。
早期河北的优待政策以“普惠”为主,无论服役年限长短、立功与否,待遇基本一致。而2025年的全国政策则引入“贡献量化”机制:服役10年以上的老兵可优先入住养老机构,立功受奖者在就业招录中享受额外加分,银行系统甚至尝试在证件芯片中嵌入“服役年限”字段。这种“服役贡献越大,优待力度越强”的逻辑,不仅体现对军人付出的精准回馈,更激励现役官兵扎根军营、建功立业。
过去,河北的优待集中于交通、文旅等基础领域,而如今全国政策正将优待证融入经济大循环。浙江、广东联合电商平台发放“退役军人专属消费券”,青岛“荣军联盟”吸引近万家企业提供折扣。这种“优待+消费”模式,既让老兵得实惠,又为内需增长注入活力。更深远的是,当“致敬老兵”的语音在公交车上响起,当景区工作人员对持证者优先服务,全社会对军人的尊崇意识被一次次唤醒,双拥工作的社会基础愈发坚实。
2025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完善双拥工作机制”,而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升级正是这一要求的生动注脚。从河北到全国,从实体到电子,从均等到差异,变的是技术手段与服务范围,不变的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的初心。当更多城市在刷卡机中植入“致敬老兵”的语音,当更多景区为退役军人敞开免票通道,这张小小的证件,正在书写一部新时代的“尊崇简史”。
(本文综合政府官网及权威媒体报道,具体政策以各地最新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