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朗普再次上台,中美贸易就迎来了新的变局。
近期,中方应美方要求,双方的贸易负责人展开了电话会谈。
会谈中,中美双方提到了三个问题,但这三个问题最终似乎都没有谈拢。而针对关税问题,特朗普也终于亲口表态了......
连谈三件大事
3月26日,中美经贸领域再次迎来关键一幕。
中方牵头人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就三大核心问题向美方表达关切。
这三件事分别是美国炒作所谓的“芬太尼问题”并借机加征关税、“301调查”的持续施压,以及即将于4月2日落地的“对等关税”方案。
这三项措施无一例外都是美方借经济问题搞政治操弄的体现。
中方对此态度明确,坚决反对美方的不合理做法,并强调这些问题的实质是美方单方面施压、破坏正常国际经贸秩序的行为。
首先,针对所谓的“芬太尼问题”,美方一直试图将美国毒品泛滥的责任推给中国。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芬太尼类药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据国际麻醉品管制局统计,美国仅占全球5%的人口,却消耗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
美国缉毒署的数据显示,芬太尼滥用已成为18岁至45岁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甚至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毒品危机”。
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中国,而在于美国自身对毒品泛滥的监管不力。
至今,美国仍未对芬太尼类物质进行永久整类列管,反而在医药公司、政客和医疗系统的共同利益驱动下,使得药物滥用问题愈演愈烈。
美方对这一现实选择性忽视,反而将责任转嫁给中国,甚至以此为借口,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额外关税。
3月3日,美方再次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理由仍然是“芬太尼问题”。
对此,中国外交部严正驳斥,指出美方的指控毫无根据,是典型的抹黑甩锅行为。
其次,美方依然没有放弃以“301调查”作为对华施压的工具。
所谓的“301调查”源于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节,赋予美国政府单方面认定其他国家的贸易行为是否“公平”,并采取报复性措施,如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暂停贸易协定等。
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贸易霸权主义。
特朗普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就曾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并以此为借口大幅加征关税,挑起贸易战。
而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宫,再次拿起“301调查”的大棒,意图通过施压中国来达成美国的单边利益。
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也严重损害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
最后,关税问题依然是美方施压的主要手段。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便持续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意图通过高额关税遏制中国的发展。
此次,特朗普亲口表态,决定从4月2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永久加征25%的关税,同时对进口汽车零部件最多宽限30天时间。
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进一步升级,全球供应链也将受到冲击。
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中方多次表达了严正关切,并强调美方的关税政策是“损人害己”的行为。
中方敦促美方回归理性,以建设性的态度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采取极限施压的手段,否则最终受害的将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全球经济。
但现实是,美国并不听劝......
美国有求于中国
美国显然比中国更着急。
3月26日的中美贸易会谈,是在美方的主动邀请下进行的。
从谈判的结果来看,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仍未能达成共识。然而,从会谈的发起者来看,诉求更急迫的其实是美国。
至于美国现在着急也很正常。
特朗普一直试图通过关税战,迫使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增强本土制造业竞争力,最终带动经济增长。
然而,这一政策却未能带来预期效果,反而让美国经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首先,关税战推高了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
对于许多依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美国制造商来说,关税的增加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支出。
而即便特朗普试图以此逼迫企业回流美国,但美国本土的生产成本——尤其是高昂的人工成本和运营费用——让大部分企业难以真正回归。
与此同时,贸易战的最终代价还是转嫁到了美国普通消费者身上。
高关税政策推高了商品价格,直接导致美国市场上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在日常用品、电子产品和汽车行业尤为明显。
消费者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购买相同的商品,而这正是美国近年来通货膨胀持续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朗普原本希望关税战能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但现实是,物价上涨使得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增加,市场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反过来又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增长动力。
企业利润受损也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另一重大问题。
高昂的关税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也削弱了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许多美国出口企业因为失去了价格优势,而在国际市场上逐步被其他国家取代。
这一局面让美国国内的生产商和出口商叫苦不迭,投资信心受到打击,甚至导致裁员潮的出现,进一步拖累了美国经济的整体增长。
更严重的是,美国在国际贸易环境中的信誉也在关税战的不断升级中受损。
特朗普政府频繁使用关税作为施压工具,让许多国家对美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信任感。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去美元化”和“去美化”供应链的策略,试图减少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这种趋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在长期内削弱美国的全球经济主导地位。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不利影响,特朗普政府才迫切希望与中国进行沟通,以期在贸易问题上有所突破。
然而,中国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坚持“以和为贵、以诚待人”的态度,同时也非常清楚,美方的诉求并非出于善意,而是迫于现实压力才不得不寻求对话。
中国的立场一贯明确:如果美国真的希望缓和贸易摩擦,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谈判。
不能一边口头上谈合作,一边又在行动上持续施压,甚至变本加厉地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
如果美方继续采取“两面派”策略,试图一手拉拢、一手施压,那么中美经贸关系不仅不会改善,反而可能进一步恶化,最终受害的将不仅仅是中国,还有美国自身。
参考资料:
商务部: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澎湃新闻
美国政府再挥“芬太尼”关税大棒:单边主义的战略困境与全球秩序重构|专家热评——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