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的财富版图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

  从2024年12月那令人瞩目的4864亿美元巅峰,到2025年3月陡然滑落至3946亿美元,短短数月间,近10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了。

  这一缩水幅度,超过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GDP总量,意味着许多国家一年辛勤创造的财富总和,都比不上马斯克在这几个月里的财富损失。

  至此,有媒体报道,马斯克要辞职了。看来和政治走得太近,对商人来说似乎不是明智的选择。

  

  ▲图源:极目新闻


  从“神话”到现实的坠落,

  特斯拉的日子不好过了

  特斯拉曾经的销售神话已然破碎。

  在美国市场,这个特斯拉长期以来的重要阵地,2025年2月的销量数据同比下降5%的销量,看似数字并不惊人,但连续四个季度在加州等传统优势区域的下滑,却预示着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根基正逐渐松动。

  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不再,市场份额也在悄然被竞争对手蚕食。

  欧洲市场的情况更是惨不忍睹。德国,这个欧洲汽车工业的重镇,特斯拉2月销量暴跌76.3%,曾经的畅销车型如今少人问津;法国市场同样不容乐观,销量下滑63%,与欧洲电动车市场37%的整体增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源:特斯拉官网

  整个欧洲市场,特斯拉1月销量同比腰斩,曾经的辉煌不再,市场份额岌岌可危。

  而在中国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同样遭遇了滑铁卢。

  上海工厂2月交付量仅3.07万辆,同比下降49%,创两年新低。

  特斯拉的销量与股价暴跌,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部分人坚信,政治因素是特斯拉困境的罪魁祸首。马斯克频繁插足美国政治,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反对者们将特斯拉视为马斯克“政治野心”的工具,对其充满了敌意。

  一场“反特斯拉运动”在各地悄然兴起,焚烧门店、泄露车主信息等极端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在他们看来,马斯克的政治行为让特斯拉蒙上了一层政治阴影,不再是单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而是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然而,一部分人则指出,特斯拉自身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比如,产品迭代缓慢,ModelY作为主力车型,三年未更新;价格战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销量,但却严重透支了品牌价值;中国车企的崛起更是给特斯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凭借着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和不断创新的技术,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从“科技偶像”到“全民公敌”,

  马斯克做错了吗?

  马斯克在欧美的口碑崩塌,始于他深度参与特朗普政府的“政府效率部(DOGE)”计划。

  这一计划打着“精简政府机构、减少政府浪费”的旗号,看似有着美好的初衷,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引发了轩然大波。

  DOGE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激进的举措,其中裁员10万人的计划,让无数联邦雇员面临失业的困境,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等机构,更是被批评为“企业化改造政府”的危险尝试,触及了官僚体系的核心利益。

  这些举措,引发了各方的强烈不满和抵制。

  而马斯克的政治站队行为,更是让特斯拉陷入了党派撕裂的漩涡。他公开支持极右翼政党,如德国选择党,这一行为在欧洲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在德国,他的支持言论被视为对德国政治和历史的不尊重,引发了民众的愤怒和抗议。朔尔茨总理更是严厉批评他对欧洲极右翼政党的持续声援“实在令人厌恶”。

  而在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上,马斯克疑似行“纳粹礼”的动作,更是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

  尽管马斯克回应称,“人人都是希特勒”的攻击太老套了,但这一解释并未能平息众怒。这一事件让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与环保主义者、自由派群体严重割裂,曾经将特斯拉视为环保和科技象征的消费者,纷纷对其表示失望和抵制。

  最近抵制特斯拉的风暴越来越大,马斯克也不得不反击了。

  在X平台上,马斯克实名曝光了5个由民主党金主ActBlue资助的抗议组织,直指乔治・索罗斯等幕后推手,称其“用外国资金搞政治操弄”。

  

  ▲图源:x平台

  马斯克在X平台上发文称:“一项调查发现,由‘蓝色行动’(ActBlue)资助的5个组织应对特斯拉的‘抗议’负责:麻烦制造者(Troublemaker)、破坏项目(DisruptionProject)、崛起与抵抗(Rise&Resist)、不可分割项目(IndivisibleProject)和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DemocraticSocialistsofAmerica)。蓝色行动的资助者包括里德・霍夫曼、赫伯特・桑德勒、帕特里夏・鲍曼和利亚・亨特-亨德里克斯等人。”

  他还强调ActBlue目前正在接受调查,因为其允许外国非法捐款,违反了竞选财务法规。

  然而,抗议者们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迅速展开了回击。“TeslaTakedown”网站组织了“抛售特斯拉”运动,号召民众出售特斯拉汽车和股票,通过经济手段抵制马斯克。

  这场运动得到了众多反对者的响应,许多特斯拉车主被迫贴出“我在马斯克发疯前购买”的自嘲标语,表达对马斯克政治行为的不满。

  更可怕的是,广告商正在抛弃马斯克。

  因马斯克转发反犹内容,迪士尼、苹果等品牌暂停在X平台投放广告,这一举措让X平台每年损失不少广告收入。

  这些品牌的撤离,不仅是对马斯克个人行为的不满,更是对马斯克商业品牌形象的担忧。他们甚至担心与特斯拉合作会损害自己的品牌声誉,引发消费者的抵制。

  可以说,特斯拉在欧美市场品牌价值的崩塌,是马斯克政治冒险的直接后果。

  

  扛不住了!马斯克要离职了?

  特斯拉深陷危机,特朗普站了出来,成为了马斯克的坚实后盾。

  特朗普亲自购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S,他还公开表示,“破坏特斯拉是国内恐怖主义”,将针对特斯拉的暴力行为定性为恐怖主义,这一强硬表态让特斯拉的支持者们感到振奋。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特朗普的支持,对特斯拉的股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他表态后的两日,特斯拉股价反弹超过10%。

  然而,马斯克在政治领域的路还是不好走,他与共和党的高层之间出现了矛盾。有报道称,马斯克与共和党高层鲁比奥因DOGE计划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甚至被曝在会议上“当面争吵”。

  鲁比奥对马斯克领导的DOGE计划提出了质疑,认为其裁员和机构调整的举措过于激进,损害了部分共和党的利益。

  至此,马斯克宣布预计于 5 月底正式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一职 。

  

  ▲图源:微博

  远离政治,回归商业,也许是正确的选择。

  面对困境,马斯克将破局的希望寄托在了技术创新上,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成为了他的两大“秘密武器”。

  特斯拉的Cybercab计划备受瞩目,这是一款无方向盘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计划于2026年量产。马斯克对这款车寄予厚望,认为它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实现“颠覆性盈利”。

  Optimus机器人同样是特斯拉的重要战略布局。这款人形机器人预计在2025年向企业交付,目标是在2030年销量超百万台。

  如果Optimus能够成功商业化,将为特斯拉开辟新的增长曲线,再造一个“机器人特斯拉”。

  此外,为了摆脱政治阴影,重塑品牌形象,特斯拉开始了战略转向,试图实现“去马斯克化”与全球化突围。

  特斯拉推出了“特斯拉AI日”,这一活动旨在强化特斯拉的技术形象,将公众的注意力从马斯克的政治行为转移到特斯拉的技术创新上。

  其实,马斯克的千亿财富缩水,本质是一场 “政治豪赌” 的代价。当科技巨头试图重塑国家机器,其面临的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制度与民意的双重绞杀。

  未来,特斯拉的命运或将取决于马斯克能否在政治理想与商业现实间找到平衡。

  毕竟,资本市场可以容忍疯狂,但无法承受失控!

  参考消息:

  环球网:《外媒: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销量下滑,马斯克政治倾向引争议》

  环球网:《朔尔茨:马斯克持续声援欧洲极右翼,“实在令人厌恶”》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