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是自己拍的。这种鼎,香主这里长年供货哈】
近日,复旦大学将压缩文科招生的消息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这百年来,文科无用论是滚动播报。隔一阵子就会浮出水面,给大家亮个相。
那么它有没有狼来了之类的嫌疑呢?
先说下概念,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统称。它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甚至我们在高中时代就给孩子们划分了两大阵营:文科生与理科生。感觉跟古代官员上朝,文臣武将列两班一样。
现在的问题,不是高中文理分科要不要取消,而是,文科与文科生似乎越来越没市场。一是文科倒闭潮,二是文科无用论,三是文科鄙视链。
首先,文科倒闭潮确实存在。不只复旦压缩文科招生比例。美国名校哈佛都在压缩。
但我们要看到时代本身的因素,而不是文科的原罪,至少看到旧文科取消了,但新文科在出现。所谓的新文科,就是文科与数字技术,与AI技术的结合。比如,你想让AI帮你写出好文章,你也得会问呀。好问题才能有好答案。没有好问题,你也白搭。还要看到市场的因素,一是这个社会变卷了,二是,不只文科,理科也自己卷呀。
其次,文科倒闭潮的出现,并不必然导出文科无用的结论。或者你会说,也许是文科无用才导致文科倒闭潮。放心,这两者中间,其实都没有必然的逻辑。但文科无用的观点却大有市场。文科出生的张雪峰,凭着一张大嘴,现在俨然是高考志愿与择业就业的教主。在他嘴里,文科是服务业,甚至认为,除了法学、师范类和汉语言文学,其它文科专业都没有报考价值。他嘲笑传媒专业,扬言“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的话,我一定把他打晕”,在传媒界引起不小涟漪。
张雪峰是完全的实用功能,加工作伦理。
我们的大学现在也是大概念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它不再是培养天之骄子而是培养匠士,不是传道而是打造工具器材,总之是在给现代社会这样的技术大车间,培养整齐划一的工具人、技术匠士。
孔子说,君子不器。但他对自己高徒子贡的评价却是器也。虽然是很高贵的瑚琏之器,但他显然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满足于“器物”层面的实用价值,而应追求“君子不器”的更高境界——德与才,道与器,孔子显然更在乎前者:德与道。
坊间百姓夸邻居孩子有出息,经常用的是,人家成了器了。说明我们百姓,也是停留在实用功能。上学就是为挣钱,或者当官。
人文艺术有诸多功能:模仿功能、再现功能、表达功能、发泄功能、替代功能、补偿功能、宣传功能、交流功能、器用功能、娱乐功能、认知功能、教化功能、审美功能等。
出于对现实社会庸俗性、实用性的一种反动,很多人提出人文艺术的无用之用。王国维的说法是“无用之用”,鲁迅的说法是“不用之用”,丰子恺的说法是“无用便是大用”。
一句话,文科咋能没用呢?
关键是哪种用而已。
毕竟人类需求,可以分层次甚至可以分高低。
如果说生理需求、物质需求是第一层的需求,则心灵需求、精神需求是第二层界。
不能说,第二层界的需求,就不是功用。
实与虚,也是相对,很难说,精神愉悦,就不是一种实在的需求。
所以呢,说完这些,最后你就不用在乎,所谓的文科歧视链了。
就像,富人歧视穷人,不是穷人的问题,而是富人的问题一样。
何况文科被歧视,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这应该是现代技术崇拜导致的结果。
曾几何时,文科是中国最优越的地带。
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的书可都是文科书。其它书,都不入流。
准确地说,中国的科举时代,考的都是文科。
虽然也有武举,但远不在一个档次,而且文官还集体歧视武官。
但,技术与时代的变更,特别是各种AI工具的出现,让文科显得,不再有技术含量一样。
都是假象。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技术再发达,宗教也不会退场。
因为,人类的灵魂,永远需要文科的滋养。
坊间常说,读了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会了诸多科学技术,依然需要文科这盏神明小灯。否则,人类不但要面临物理的黑洞,还要面临精神的黑洞。也许后者更让人类沮丧和绝望呢?
最后,当一个社会,择业是按照兴趣和天赋,而不是按照功能与实用,那才是理想的社会呢是吧。
在此之前,穷人的孩子,可以先学点实用的。
富人的孩子,不妨玩一把文史哲艺。
你瞅瞅我这穷的,就不该玩历史。越玩越穷。
富人孩子快上。光数钱多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