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文成果发表至今已经接近半个世纪了,但似乎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1980年,美国空间科学家亚历山大·德斯勒(Alexander J. Dessler)和克里斯托弗·罗素(Christopher T. Russell)将1848年以来科学家对冥王星质量的推算进行汇总分析[1],发现冥王星随时间推移的质量数据变化有一定规律,符合以下公式:

冥王星质量函数︱参考文献[1]

相关数据在散点图上的分布如下:


参考文献[1]

根据两人总结出的冥王星质量函数,冥王星会在1984年时质量归零,在1984年之后,函数结果为复数,此时冥王星将会具有「复质量」(complex mass)。直到两个世纪后的2256年冥王星才会回归实质量,并在2392年重新回到12倍地球质量。

如此看来冥王星是历史上第一个确认的具有复质量的天体。一个天体具有复质量意味着什么呢,两位学者当年也不敢妄加推测[2]。不过从2015年新视野号飞越冥王星的情况来看,可以确定我们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接收到复质量天体发出的电磁波。


2015年新视野号拍摄的冥王星︱NASA

查询了一下两位学者的履历和近况,德斯勒是空间科学领域的先驱之一,20世纪60年代响应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号召,成立了美国(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大学空间科学系,日球层(Heliosphere)一词也是出自他的手笔。德斯勒已于2023年去世,享年94岁。罗素仍健在(现年82岁),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曾经领导了NASA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任务。但愿诺贝尔委员会早日注意到这项研究,不要让罗素成为又一个诺奖遗珠。

愚人节快乐

逐星科技祝大家

笑口常开每一天

参考&拓展

[1]https://sci-hub.se/https://doi.org/10.1029/EO061i044p00690

[2]we can't imagine what effect this might have

往期热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