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开国十大将当中,有没有一位能‘镇得住’所有开国上将的人,咱们得先搞清楚这个“镇得住”到底啥意思。
简单点说,就是有没有一位大将在资历、战功和职务上全方位碾压,能让那57位开国上将(包括1958年补授的王建安和李聚奎)打心底里服气,觉得这人就是老大,没得挑。
这问题得从1955年授衔的标准入手,我带你挨个儿分析十大将,看看谁有这个能耐,你可以先把你内心的答案放在心里,看看最后是不是你心里的那位。
先聊聊1955年授衔是怎么评的。当时中央军委定了三个硬指标:资历、职务、战功。
资历看的是啥时候参加革命,经历过哪些大事;职务看的是授衔那会儿在啥岗位上干活;战功看的是在土地革命、抗战和解放战争里打了多少硬仗,成果咋样。这三样加起来,决定了谁是大将,谁是上将。
十大将是粟裕、陈赓、黄克诚、萧劲光、许光达、王树声、张云逸、罗瑞卿、谭政、徐海东,咱们得从这十个人里挑一个,看看谁能压住那57位上将。
先从谭政和罗瑞卿说起。谭政是政工出身,1927年加入红军,井冈山时期就干宣传,后来在红一方面军当政治部副主任,专管部队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总政治部副主任的位子上,1955年拿了大将军衔。
罗瑞卿呢,1949年当了公安部部长,之前在抗战时管过后方组织,建国后带队剿匪,尤其在西南把国民党残兵收拾得服服帖帖,1955年也拿了大将。
两人都在各自领域牛,但问题来了,他们的战功多半在政治和治安上,谭政管思想,罗瑞卿抓土匪,直接指挥打仗的经验不多。
那些上将,像许世友、宋时轮这种战场猛人,估计不会因为政工和公安的成绩就完全服气,所以他俩在这儿差点意思。
再看看许光达和王树声。许光达1925年入党,1927年南昌起义时是个排长,后来受伤去了苏联,1937年才回来,错过了土地革命的关键阶段。
回国后在红二方面军干活,抗战时在豫西打了点反扫荡的仗。1955年他管装甲兵,建了新中国第一支坦克部队,挺厉害,但战功总量不算多。
王树声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红四方面军早期当军长,打过黄安城,名气不小。可惜西路军失败后,他也去了苏联,回来后多干后勤,解放战争时在中原军区管军械,支援过淮海战役。
他俩资历没问题,职务也行,但战功上没啥特别硬的成绩,压不住那些战功赫赫的上将。
接着说张云逸和萧劲光。张云逸资历老得吓人,1911年黄花岗起义就上了,1929年跟邓小平搞红7军,打过百色。
长征后他干参谋和后勤,解放战争时在山东野战军当副手,牵制过国民党军。1955年拿了大将,代表早期革命者的地位。
萧劲光1925年在广东干过党代表,红军时当过政委,抗战守过黄河防线。1949年他管海军,从零开始弄出新中国第一支海上力量,1955年也拿了大将。
他俩的贡献都很大,但张云逸后期没啥大仗,萧劲光专攻海军,陆军指挥经验少。这种专业领域的成绩,很难让所有上将都服气。
黄克诚和徐海东呢,各有特色。黄克诚1928年平江起义,抗战时在115师干政委,帮着打平型关外围,解放战争在东北打过四平,战略眼光不错。
1955年他在总参谋部当助理,拿了大将。徐海东1934年带红25军长征,第一支到陕北,战功硬得很,可惜1940年后肺病严重,解放战争没参加,1955年靠红军时期的功劳拿了大将。
黄克诚擅长规划,但没指挥过啥大战役;徐海东早期牛,后期没戏。他俩要“镇住”所有上将,战功和影响力都不够全面。
接下来是陈赓,这家伙真挺厉害。1927年南昌起义就跟着干,抗战时带386旅,在阳明堡炸了日军24架飞机,给平型关大捷加分。
解放战争他去了大别山,开辟中原战场,1948年打洛阳时还让出指挥权给华东野战军,挺有大局观。1955年他在军事科学院当副院长,拿了大将。
陈赓打仗有脑子,人缘也好,但解放战争时中野实力弱,他的战绩没完全发挥出来。如果他在华东或者四野,估计更牛。他离“镇住”所有上将就差一口气。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粟裕,这位真是战神级别。
解放战争他打的仗太硬了:1946年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干掉5.3万敌军;1947年孟良崮战役,围歼74师,干掉张灵甫;1948年济南战役,8天拿下,歼敌10万;同年淮海战役,跟刘伯承、邓小平配合,歼敌55.5万,扭转全国战局。
职务上,他1946年当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8年陈毅调走后,他管华东野战军,几十万大军听他指挥,1955年当总参谋长,位子够高。
资历上,他1934年就当红7军团参谋长,抗战时带新四军第一师,经验老到。
粟裕的仗打得漂亮在哪儿呢?拿苏中战役举例,1946年7月国民党军扑过来,他愣是把部队集中起来,一个月内打了七仗,从宣家堡到如皋,愣是把敌军收拾得没脾气,歼敌5.3万。
孟良崮呢,他把74师诱进山区,三天合围干掉,战术灵活得不行。济南战役他一边攻城一边打援,8天搞定。
淮海战役更不用说了,三个阶段干掉55.5万敌军,硬生生把国民党打懵了。他的指挥风格就是抓机会快,执行力强,上将们想不服都难。
为啥说粟裕能“镇住”所有上将?战功上,他打的仗数量多、质量高,关键时刻扭转局势,别人比不了。
职务上,他管过华东野战军,又当总参谋长,地位摆那儿。资历上,他从红军到解放战争,一步步干上来,没短板。
最牛的是,他不光自己能打,还能服众。许世友打孟良崮前有点情绪,仗打赢了服得五体投地;宋时轮想打济南,粟裕点头,结果大胜。
连毛主席都说他“常胜将军”,1948年粟裕汇报工作,毛亲自接见,这待遇没谁了。
当然,其他大将也不差。陈赓抗战牛,黄克诚有战略头脑,萧劲光建海军功不可没,但要说全面压住57位上将,只有粟裕够格。他的战功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实打实影响全国局势,职务和资历也挑不出毛病。更别提他在部队里的威望,那真是没得说。
粟裕能这么牛,不光是天赋,还因为他脑子活,敢创新,又能听党指挥,团结人。他在苏中战役集中兵力、运动战的打法,放到现在局部战争里也管用。
研究他不光是怀旧,还能给今天的国防建设点启发,比如指挥官怎么抓战机,怎么带团队,这些都不过时。
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开国十大将里,粟裕是唯一能“镇住”所有上将的。他的战绩、地位和影响力,都是硬通货。其他大将各有千秋,但要论全面碾压,非粟裕莫属。
他的名字在新中国军事史上,那就是一座山,至今没人能翻过去。你觉得呢?
如果你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