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住得好好的,谁能想到房东一换,生活节奏就全乱了。”——东京板桥区,一位40多岁的日本上班族回忆起这几个月的经历,依然语带无奈。

  

  起初是一封公寓的涨租通知,将房租从7万日元提升至1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000元)。他通过法律咨询得知,合同尚未到期,对方并无权强制涨租。正当他决定留下来维权时,公寓里的种种“变化”,让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搬离。

  

  这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七层出租公寓,原由一家日本本地金融机构旗下子公司持有,长期以来住户稳定、氛围安宁。

  直到2024年初,房东悄然更换为一家新公司。据了解,该公司在接手后不久便提出大幅涨租,背后经营者身份为两名中国人代表的公司A社。

  

  虽然依据日本的《借地借家法》,只要租客继续按原有租金支付、没有违反租约,房东无权强制涨价或驱赶。若要调整租金,必须经过合理协商,且需有“经济环境变化、税负增加、房屋修缮”等正当理由,最终甚至可能需要法院裁定。因此,即便收到了涨租通知,租客其实是可以拒绝的。

  

  但后续发生的事情,逐步打破了住户的安全感。

  “晚上九点,一对陌生男女出现在一楼电梯口。他们不停在楼道里来回走动,还用听不懂的语言通电话。”这位住户表示,虽然没有发生冲突,但陌生人的频繁出入,令他逐渐感到心理上的压迫。

  

  更令住户困惑的是,一间已退租的空屋门前,开始频繁出现快递包裹。寄件地址是这间空房,收件人却是陌生的外国人名,包裹中还有诸如微波炉等家电用品。

  这些包裹很快就会被人拿走,甚至在楼道中留下拆箱后的包装碎屑。后来,空房门上还挂上了一个数字密码锁盒——这类装置通常用于短租房中,供临时租客开门使用。

  

  这是否意味着有人计划将房屋用于非传统租赁用途?住户们开始议论纷纷。

  根据东京都现行规定,从事短租运营(即民宿)的个人或企业,须依照《住宅宿泊事业法》向当地政府登记并取得许可,同时提前告知邻里居民。

  而该公寓并未出现在官方备案名单中,也未进行过相关说明。这让部分住户怀疑是否存在“未备案运营”的可能性。

  

  “空房快递不断,陌生人夜晚出入,住得再久也不踏实了。”那位上班族最终决定离开,并开始寻找新住所。但东京近年的租房市场供不应求,优质房源一房难求。加上中介费用、搬家费、押金等琐碎开支,他前前后后花了近100万日元,才算“脱身”。

  

  令人关注的不止是租金或用途,更是这栋公寓的快速“转卖”过程。原本由本地信用金库控股的公司持有多年,却在2023年11月底卖给了一家日本大型房地产企业。而这家企业不到两个月,又将公寓转售给现中国房东公司。据业内人士推测,此类快速转手有时涉及“预定转卖”或“资产重组”,但具体情况尚不得而知。

  

  当地的房产中介也指出,东京部分区域正处于城市更新阶段,不少房东看重长期价值,尝试以短租或改建方式提高收益。

  “这栋公寓所处区域,2022年就已启动车站周边再开发,未来还将建造高层住宅与商业综合体。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投资者希望提前布局。”一位资深从业者表示。

  

  目前这栋公寓约有20户居民,一部分人在犹豫中决定离开,也有一些人选择留下,试图集体协商应对变化。

  “有位住了几十年的奶奶跟我说,‘我们一起找其他人说说,不能一个人默默搬走’。可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受访者坦言,虽然法律保护租户权益,但现实的压力有时候更难抵抗。

  就像公寓周围的不少老店也陆续歇业,一家营业超50年的居酒屋在门口贴出手写告示:“感谢您五十余年的惠顾”。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正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城市上演。近年来,随着日元贬值、日本利率接近零、旅游业复苏,大批中国资本涌入日本房地产市场。整栋买楼、改装民宿,已经成为一套高效的商业模式。

  比如:将房子改为民宿,一晚收费14000日元,每月运营15天,收益就可能超过原有长期租金的1.5倍以上。再加上旅游拉动、日本地价连年上涨,一两年后整栋高价转手,简直稳赚不赔,回报可观!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每一个被“改变”波及的人,都可能需要时间去适应、也去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安稳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