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历时两周的无锡市东林中学首届“学科π动”学科节暨2025年校园科技节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无限可能”为主题,各年级学生踊跃参与,孩子们通过跨学科实践、团队协作与创新展示,充分展现了不凡的智慧与风采。

据了解,该校今年3月将每年的3月14日定为东林学子的“学科节”,主题为“学科π动”,将其具体涵义表述为:“π”是探索的无限,“动”是实践的力量,而“π动”是跨学科的融合。



在初一级部的“学科嘉年华”活动中,各学科组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或是学科知识大比拼,如语文组的“诗韵流觞·飞花令里觅知音”、数学组的“幻方大挑战”、英语组的“诗谜共赏,中英同辉”……;或是将科技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如历史组的“非遗在身边:解密古代造纸术”、生物组“探索指纹的奥秘——用指纹作画”……,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信息科技组举办“东林竞志好少年编程大赛”,点燃了学生的创作热情;美术组指导学生用现代材料制作传统的饰品,在探索美的过程中,“艺”启向未来。

初二级部开展的是“解决真实问题的团体赛”。学子们充分利用各种人工智能工具,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工具,齐心协力攻克难题,将创意与想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在“应急救灾背包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学生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调研方式,分析地震、洪水等灾害场景下的物资需求;在“学校参观路线设计”项目中,“校园植物二维码名片设计”项目团队学生们,利用航拍设备拍摄校园鸟瞰图,通过DeepSeek生成个性化导览路线建议,学生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参观人群设计了多种方案,撰写多版本解说词。一周后,各小组通过动态演示、创意模型互动展示等形式,角逐优秀方案奖。



初三级部的“科学实验操作竞赛”在实验室展开。在化学实验室,各组同学进行了“水质净化”的比拼。同学们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净化过程,将浑浊的太湖水最终转变成清澈的可饮用的水。

在劳动教室,多曲门铃制作活动成为了众多同学们眼中的明星项目,完美融合科技与劳动技术。制作现场,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固定元件、连接线路,细致地检查每一个焊接点、每一处线路连接,反复测试门铃的功能,直至其稳定运行。这一过程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科技知识,更在实际操作中深化了对劳动技术的理解,体会到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成就感。



举办学科节活动,既是对“双减”政策的创新回应,更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生动实践。东林中学一直倡导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强调“真实问题驱动学习”的理念,本次活动为学子们搭建了展示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舞台,是一次科学与人文交织的校园盛会,更是该校“学问课堂”一次有益的创新实践。

(顾瑛 王伟彬 朱丽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