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几乎每个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堂堂一个大陆的人口不过2600万,跟我国北京上海一个市的人口差不多。
很多人都想当然的认为澳大利亚的人口平均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上,每个人拥有近乎无限的土地,但其实澳大利亚有95%的土地是无人区!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里的土地利用率到现在依然只有5%,一个昔日的囚犯流放地又是如何成了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呢?
澳洲袋鼠岛
地广人稀的神秘大陆
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澳大利亚人自然也逃不过本性的驱使,整个人口都密集分布在适合居住的地方,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里。
这些城市虽然面积不小,但是放在澳大利亚这个拥有769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里可就真是弹丸之地了。
剩下的那些土地要么是地超广人超稀,要么干脆就是完全的无人区,所以澳大利亚居人对开车没有对向车这种事儿非常习惯,有些地区开上个几百公里都碰不到人影。
跟我们国家处处熙熙攘攘充满了烟火气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澳大利亚是寂寞的,领土巨大没什么毛病,但却缺乏足够的人气。
人少是澳大利亚的一大特色,动物其实才是澳大利亚的主人,在别的国家难得一见的袋鼠、考拉在这里却遍布各地,袋鼠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人类,是澳洲的“多数民族”。
其实人类才是澳大利亚对稀有物种,除了数量庞大的动物,澳大利亚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人迹罕至的荒漠,只有东南沿海的一小片区域集中了绝大多数的人口,称得上是全国的精华所在。
这里聚集了澳大利亚的经济中心,也有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悉尼的歌剧院和海港大桥以及墨尔本的文化氛围都是澳大利亚闻名世界的标志。
可惜的是这些亮点城市在澳大利亚实在是太过稀缺了!
无人区的背后
明明是个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的土地利用率为什么还能如此之低呢?如果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澳大利亚政府是可以将锅甩到自然环境上的,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可以说相当独特。
西边地势大多是较为平坦的高原,高度差不多在200到500米之间,这种地势没法有效拦截从印度洋来的潮湿空气,水分很难在这里停留。
东边的情况则刚好相反,那里有一条绵延的山脉,正好把从太平洋过来的含水云层挡在了外面,结果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地区常年见不到多少雨,干旱也就成了常态。
澳大利亚中部受南回归线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无比,可是这里的年降水量连250毫米都不到,所以这里非常干燥,别说是住人,就连植物都长得稀稀拉拉。
这样的气候环境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就是噩梦,没有了粮食产量,人又怎么可能这里生存呢?
再加上澳大利亚的纬度跨度小,大部分地区都躲不开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掌控,这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澳大利亚中西部是一片干旱的世界,天空难得掉几点雨,地下水也是少得可怜,没办法进行农业生产,自然也就没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
当然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早在4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已经有人类定居了,但是这里的自然条件还是不太适合人类居住,所以几万年下来人口增长的非常缓慢。
18世纪英国航海家库克抵达澳大利亚,宣布这里为英国殖民地后,澳大利亚才迎来了人类进入的契机。
不过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对这块干旱少雨的大陆并不太感兴趣,只是把这里当成了流放地,来解决英国本岛越来越难处理的监狱爆满问题。
从1778年开始的100年间,英国像这里输送了近二十万囚犯,这些人成了新时代的澳大利亚土著,他们在澳洲开垦土地,进行农业种植,是现代澳大利亚的早期定居者。
那个时候的澳洲可没有现在的吸引力,没人愿意拖家带口来这片荒芜之地,很多人眼中的澳大利亚距离欧洲实在太远了,那个时候的交通又特别不便利,来澳大利亚就等于跟自己的过去永别。
当时的航运技术也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如此远距离的航行本来就是非常大的冒险,多种因素叠加下来,澳大利亚就成了当时英国人望而却步的存在。
没人愿意到这里居住,英国王室也逐渐降低了对这里的重视,与其在澳大利亚这块不毛之地上投入资源,不如将更多经历放在气候和资源更有吸引力的美洲大陆。
当英国国内形成对澳大利亚的认知共识之后,澳大利亚也就逐渐变成冷门之地了,没人愿意来,现有的土地也完全够用了,完全没必要向大陆深处延伸。
哪怕澳大利亚在后期的开发中发现了资源优势也没能改变现状,虽然这里的铁矿石和铝土矿非常丰富,可这些资源大多集中在中西部气候恶劣的地区,开采成本居高不下,技术要求也相对复杂。
诸多条件限制让很多人对开发澳大利亚矿产失去了兴趣,澳大利亚也没能迎来美国当年的淘金热,发展也一直不温不火。
既然限制条件如此之多,澳大利亚又是如何成为人人羡慕的发达国家的呢?
从流放地到发达国家
在这方面澳大利亚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在19世纪时,澳大利亚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羊毛产业。
当时的英国正经历工业革命,大量的机器用于纺织业带来了极大的效率提升,效率提升之后工厂对于原材料的需求暴涨,英国政府就将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变成了专供英国的放羊地。
澳大利亚也确实争气,这里的气候适合牧草的生长,短短几年之内这里就变成了牛羊遍地丰腴之地,羊毛也就成了澳大利亚最早的经济支柱。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澳大利亚成了全球最重要的羊毛出口国之一,那时几乎每户澳大利亚农牧家庭都在靠羊毛吃饭,养羊业成了澳大利亚经济的顶梁柱。
那时的澳洲牧羊人日子过得还是很悠闲的,每日骑着马赶着羊,望着无边无际的草地,心里美滋滋。
不过单靠卖羊毛还是不保险,20世纪初澳大利亚政府意识到,国家不能只靠农业,发展工业才是必有之路。
于是澳大利亚开始举全国之力发展造船业和制造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澳大利亚成了盟军的重要后勤基地,造船业和相关的重工业迎来了发展高峰期。
战争结束后,虽然军工订单大幅度减少,但是澳大利亚的造船业却借着战后经济复苏的机会继续发展壮大,在高速船舶建造方面一度领先全球。
虽然这些年我国造船业发展速度迅猛,连续十几年蝉联全球造船业的霸主,但是澳大利亚的造船业依然不弱,可以占据全球市场大概30%的份额,也算是行业内的头部玩家。
在制造业上澳大利亚也没闲着,到20世纪60年代时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澳大利亚依托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大力发展铝加工技术,成了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所以说工业化进程的加深,澳大利亚开始根据自身的情况大力发展矿业,现在的澳大利亚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和煤炭出口国,靠着卖资源积累了大量财富。
只不过凡事有利有弊,过分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对于经济来说实在是太过脆弱了,只要全球对原材料的需求有波动,澳大利亚的经济就要跟着地震。
1970左右,纺织行业开始出现了化纤材料,世界纺织行业对羊毛的需求大幅减少,澳大利亚的经济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差点让这个发达国家崩盘,此时的澳大利亚开始痛定思痛,认清了自家经济的短板,开始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澳大利亚终于迎来了第二波发展机遇,国家的干预让整个经济开始向信息医疗技术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突破,在矿产勘探和农业科技方面的研发能力也是世界一流水平。
澳大利亚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在1988年已经能占到制造业出口总额的8.22%,成功完成了产业转型。
21世纪的澳大利亚经济结构已经非常多元化了,除了传统的矿业,农业和制造业,澳大利亚也在努力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目光放在了旅游业上,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吸引了大量全球游客。
现在的澳大利亚已经成了我国出国游的热门目的地,澳大利亚的教育资源也非常丰富,拥有多所全球顶尖大学,这让澳大利亚也成了全球热门留学地,吸引了不少留学生。
结尾
澳大利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流放地到发达国家的原因已经出来了,利用资源但不依赖资源就是答案!
凭借多元化发展这一个政策就让澳大利亚实现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高科技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得不说在这方面澳大利亚政府是非常成功的,虽然在转型的过程中也有波折,但总体上来说都凭借着稳健的经济政策和灵活的应变能力避开了各种经济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