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在访美后随即出访,这也是他就任后的首次访华。这位欧盟委员会官员在美国重申了布鲁塞尔的立场,即减少从欧盟进口的关税,并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以平衡双方的贸易。但他的努力失败了。他没有达到让美方减免进口关税的目的。在谢夫乔维奇访华最后一天,3月28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会见了他。中方在一份简短的声明表示,双方坦诚、深入、务实地交换了意见。谢夫乔维奇第二天在X平台发文称欧中关系是基于公平竞争环境,包括贸易流向、投资和对称市场准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27日晚会见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何立峰表示, 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加强对话交流,妥处经贸分歧,扩大相互开放,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并共同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谢夫乔维奇表示,中国是欧盟的重要合作伙伴,愿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深化欧中经贸合作,赞同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杨勉在此次中欧会谈中看到了欧盟对华关系态度的明显变化。
杨勉教授说:“近年来欧盟在对华经贸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不友好措施,整体呈现出‘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倾向。但自特朗普上台后,欧洲就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即特朗普政府重启了对欧贸易战。在此情况下,欧盟在传统贸易领域的影响力或被显著削弱,如果欧盟执意继续与中国发动贸易战,将自身难保。因此,欧洲目前有意缓和对华经贸关系。从中方角度来看,这也是缓和对欧经贸关系的机会。相信此次中欧会晤对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需要看到,欧盟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呈现多重复杂性,既包含现实利益考量,又受到意识形态因素的牵制。虽然欧盟当前应对特朗普政策表现出灵活性,但在涉及核心利益和原则的问题上仍维持固有立场。所以中欧贸易也不能肯定今后会一帆风顺。尤其是欧盟与中国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对比呈相对弱化的趋势,其自身焦虑日趋严重。比如法国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政策中的态度转变,就反映出其在美国施压下的战略两难。”
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伊万·波波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欧盟官员是想在中国寻找一个潜在的、可与之合作的同路人,这样欧盟将更容易应对美国的压力。
伊万·波波夫专家说:“不管怎样,不能对当前的形势期望过高,因为它也取决于特朗普对华政策的转向。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相当谨慎的,暂时他对中国的所有压力都集中在了经济上。中国还要看欧盟能提供什么。欧盟目前的形势异常严峻,它必须极其认真地思考如何应对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会努力寻找与中国的新的合作点。欧盟及其成员国又能为中国提供什么? 他们会削弱他们已经对华采取的措施吗? 还很难说,但他们也许在自己的立场上会有所变化,到那时中国将在与美国的谈判时会打出新的牌。”
如果说今天欧盟在与中方谈判中语气的软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形势的评估以及在与美国对抗中寻求自我保护的方法的话,那么中国的政策则是一贯的,不受第三方的影响。中方在与布鲁塞尔官员以及一些欧盟国家领导人会谈中,始终把自己定位为可靠且可预测的合作伙伴,并强调与中国建立长期务实合作是可能的、必要的。今天,当欧洲开始尝到所谓的欧洲-大西洋团结的苦果以及大洋彼岸盟友的政治发生变化时,这一点显得尤为明显。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小程序上线啦,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