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一个中专生在村里就非常了不起;
40年后的今天,别说跨越阶级,读书甚至可能解决不了我们的生存问题。
毕业前一天还是全村的希望,毕业后直接就沦为找不到工作的困难群体。
如此巨大的反差,让当代很多年轻人都会萌生一个疑问: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毕业即失业的事情呢?
这还要从我们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说起。
大家都知道,1977年是中国教育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我国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无数学子有了向上攀爬的机会,阶级跨越通道再次打开。
当时,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整个中国,人才全面紧缺。
所以在1980年,我们学习苏联的学制,出台了中专政策。
那个年代的中专可不是现在很多人看不起的职校。当时的中专选拔十分严格,只有智力超群、学习优异的少年天才才能考进中专,考不上的才会考虑上高中。
一旦考上中专,就意味着家庭命运的改变。
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时间,大量专业人才的涌入帮助中国度过了困难的工业人才紧缺时期。
直到90年代苏联解体,我们开始全面向西方的教育制度学习,然后恰好1997年又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出口受阻,大量工厂倒闭,而且还有大规模的国企下岗潮。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90年代末期的时候,中国有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失业人员。
当时我们是怎么走出这种困境的呢?
第一,大幅削减“铁饭碗”,中专生、大学生不再包分配;
第二,大学扩招,缓解就业矛盾。
这两个教育体制的改革才是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源。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组数据的对比。
1998年,中国高考报考人数是320万,大学毕业生是83万;
2025年,中国高考报考人数预计达到1400万,大学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222万。
短短25年时间,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的人数直接暴涨了15倍。
但这也不是大学生现在就业难的全部原因。
真正导致中国大学生毕业及失业的原因,是政策转向太猛,没有预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
中国真的那么缺工作机会吗?
缺,也不缺。
说它“缺”,是因为年轻人不好找工作,是不争的事实。
说它“不缺”,是因为我国还有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那就是蓝领的就业市场,其实非常缺人。
在媒体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东南沿海的工厂老板们,跟当地政府抱怨“招工难”的新闻。
短视频平台里,有不少老板举着广告,翘首以盼工人前来应聘。
从数据上看,尽管年轻人失业率在逐年上升,但是30-59岁、这一波能接受蓝领岗位的中老年群体,失业率却来到了有统计以来的最低位,只有4%。
中老年失业率创新低
所以结论很明显,中国其实根本不缺工作岗位。相反,蓝领岗位非常缺人,只是年轻人不愿意去,由此造成了岗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错位。
所以,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引导年轻人接受蓝领岗位就好了。
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答案背后,却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背景,即:为什么当下年轻人不愿意当蓝领?
表面上看,是因为年轻人的预期与现实不匹配,学校教学和职业要求不匹配。
一些媒体说了,年轻人考上大学之后,学的都是一些“务虚”的东西,导致他们不愿意“脱下长衫”。
但是,“锅”也不能都扣到年轻人头上。
一方面,这几十年来,整个社会对于大学毕业生形成了一个基本预期,那就是:
只要读了大学就能脱离体力劳动。如果你读了大学之后进了工厂,或者依然从事的是体力劳动,那么一定会成为家长们眼中不争气的孩子;
另一方面,“大学扩招”也符合科教兴国的国策,而且当年搞“大学扩招”,是为了吸纳大量劳动力。
当时就业市场的问题,是蓝领岗位太少,下岗工人太多;而现在的问题,却变成了白领岗位太少,大学生太多。
在这期间,我们的招生政策没有根据就业市场,及时调整、惯性太大,这是决策部门的问题,不能一味怪大学生们“不愿意去当蓝领”。
那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如何“破局”?
柏年认为,想要找到一个好工作,需要增加主观能动性,主动打破信息差。
毕竟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不是“遍地黄金”的时代。哪些行业还有前景,需要自己去判断。
在这方面,大家可以多关注我的往期文章。
例如在之前的文章《裁员潮中,谁在赚钱?》中,我就通过总结2023年和24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利润的变化情况,判断哪些行业在“持续亏损”,需要及时退出,比如养殖业、房地产和传统IT行业;
哪些行业盈利“扭亏为盈”,可以再坚守一下,里面有教培和电商;
还有哪些行业盈利高增长、适合加入,主要是汽车、半导体、旅游酒店、和贵金属。
如今过去了大半年,我当初的结论基本被一一验证
选专业方面,业内的头部当然是张雪峰老师了,我也看过他的作品,对他本人非常尊敬。
因为市场需求大,张老师的“高考专业咨询”近年来异常火爆,一套咨询服务价格高达上万元,却总是能售罄。
但是柏年也要说,教育专家做咨询,通常有局限性。
毕竟他们不是做宏观经济研究的,只能根据现有的行情、进行专业推荐,而无法做出长期预判。
例如,柏年之前看到过2020年,张雪峰推荐房地产行业的视频。
7月份张雪峰做的推荐,8月份“三道红线”就出来了。当时的股市那么红火,都不敢炒房地产概念,因为“房住不炒”官方一直在喊。
相信任何一个懂点宏观经济的,都不会在那时推房地产。
学生们要是听了他的意见,4年后的今天,真的是“毕业即失业”。
我们选择专业,是为了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打算,所以还是要多学习宏观经济和政策方面的内容,关注像柏年这样的深度账号。
我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资本市场投资快二十年了,培训过上千位基金经理,也发表过上百篇专业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年轻人如何不被时代抛弃?怎么做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来我的私密圈子,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感兴趣的朋友到我的主页给我发送666,获取加入方式。
另外,4月9日(周三)晚上19:30,我会为大家带来一场内部闭门直播,深度解析目前全球经济新变局下的中美资产再平衡。
本次直播聚焦五大核心议题:1、全球经济趋势;2、美国经济现状;3、中美资产再平衡;4、黄金后市展望;5、二季度资产配置前瞻,最后还有互动问答环节。
这是柏年首次给大家做内部直播,所以邀约对象不限于内部会员,希望各位粉丝朋友们都来捧捧场!
到我的主页给我发送666,我给你发直播观看方式,也欢迎你邀请好友一起来看。
4月9日(周三)晚上19:30,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