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378米,离太阳最近的扎溪卡草原上,有一抹藏蓝,点缀着茫茫雪原,如同一株劲草,深深扎根在“云端”之上,将平安的种子洒满冰原,汇聚成无垠宽广、生机盎然的高原绒垫,这里就是 四川省海拔最高公安派出所——石渠县公安局色须派出所。 在这片被称为“生命的禁区”的地方,17位民警辅警常年坚守,他们习惯与暴雪和罡风做伴,把人生中最精彩的年华奉献给了雪域高原,奉献给了公安事业,用他们的担当与奉献,让“枫桥经验”在这“生命禁区”里生根发芽,更筑起了5699平方公里土地的“忠诚高地” 。 派出所先后荣获“四川政法先锋集体”、县公安局“先进集体”等荣誉。


高原"枫桥经验",“云端”上的和谐密码

2024年,格孟乡格贡村村民格某与洛某两家因放牧问题多次发生矛盾,派出所在日常排查工作中全面了解情况后,依托县公安局“云端牧场调解室”,联系乡、村两级调解委员会人员,深入分析矛盾根源,将法理教育、情理感化、事理说服相结合,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通过5天努力,该矛盾纠纷得以圆满解决,两家人握手言和,恢复了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


为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及时解决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色须派出所常态化深入乡镇、村社、远牧点进行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秉承“调解矛盾纠纷不能仅限于案前桌头,更要脚踏实地到现场、走地头、坐草地、了实情”的务实作风,及时掌握、妥善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力维护了辖区1镇2乡的社会稳定。近年来,色须派出所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4件,调解成功324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受到了当地牧民群众的肯定。


雪域“云端警务”,马背上的政务创新

3月27日,派出所民警青美多吉带领3民警力前往色须镇瓦土村,为远牧点村民泽某上门送身份证。拿到民警专程送来的证件,泽某激动地表示,自己正在为路途遥远取证难发愁,民警们竟主动上门送证了!色须派出所辖区地广人稀,半年时间都似冬季,加之牧区农牧民因季节性牧场搬迁、虫草采挖等生活生产习惯,居住分散、流动性强。派出所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了集“管理服务、信息采集、秩序维护、犯罪打击”于一体的伴随式、流动式“马背警务”。同时将优化政务服务与“马背警务”相结合,跋山涉水,深入远牧点,为身体年迈无法行动的老人或其他特殊情况的人群上门服务办理户籍业务,切实为辖区群众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生动诠释了色须派出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用点滴真心换区牧民群众的微笑。


牧区“立体防控”,警民间的平安守望

3月28日,当第一缕阳光刺破巴颜喀拉山脉的晨雾,色须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们早已踏碎草尖的露珠,开展巡逻巡防,对辖区的道路安全、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同时,通过“集中群众宣讲+走村入户点对点宣传”的方式,围绕“森林草原防灭火”“矛盾纠纷化解”等内容开展面对面法宣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规章制度“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讲,通过长年累月的浸润,营造了辖区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为更好实现派出所“主防”职责职能,结合辖区面积大、警力少的情况,色须派出所以创建“枫桥式”派出所和创新牧区警务模式为契机,分别设立色须镇中心小学校园警务室、色须镇社区警务室等多个警务室,坚持阵地前移、警民联动,采取“步巡+车巡+图巡+随机清查”方式开展巡逻巡防工作,对交通、消防等易发多发的安全隐患问题开展全面排查、提前介入,努力做到“主动防、源头治”,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特别是在虫草采挖期,色须派出所联合青海省称多县公安局珍秦派出所建立跨区域警务协作,前往边境虫草采挖人员聚集点开展流动巡查,形成了毗邻地区党建工作共建、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控、信息共享互通、平安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少了氧气,多了严寒,少了城市的繁华,多了漫山的风沙和荒芜。但这群平均年龄28岁的守护者,用“缺少的是氧气,拥有的是忠诚,服务的是人民”的信念,标注着为民服务的温度,用青春热血,书写着新时代的平安警事。


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

每一道车辙都是平安的印记

每一声警笛都是和谐的注脚

庄严的警徽和藏蓝的身影

已然成为雪域群众心中

永不熄灭的日月星辰



图文:彬玛娜姆、洛绒尼玛

视频:余东旭、四郎拥措

编辑校对:宣传科

一审:杨志军

二审:陈有伟

三审:李晓霞

@甘孜警方微博

♪甘孜警方抖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