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3月27日至28日,江苏省考古学会2024年会在无锡举办。会议聚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新发现和新成果,现场推介了江苏省考古学会2024年度“田野考古示范项目”10项,推介“优秀考古成果”20项。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其中,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负责的苏州市姑苏区北园遗址获评“江苏省考古学会2024年度田野考古示范项目推介”。《企致集——苏州考古七十周年纪念文集》《江苏苏州姑苏区相门仓街唐贞元十七年墓发掘简报》获评“江苏省考古学会2024年度优秀考古成果推介”。


张志清代表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向大会作《苏州2024年考古工作综述》。从机构建设和业务工作等方向汇报了年度工作概况,结合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部署要求,从苏州古城考古、城市考古、太湖流域文明进程、窑业考古和断代考古等方向介绍了苏州2024年度考古发现与收获,并总结了年度考古成果初步认识,展望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宁振南作《苏州北园遗址发掘收获与初步认识》汇报。苏州市姑苏区北园遗址处于苏州古城东北隅,考古发现大量遗迹遗物,时代从商周延续至明清,并以东周秦汉时期为主体。东周时期黑衣陶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器及建筑构件共出,器物组合关系清晰,体现出大量的人群聚居,且具有较高等级水平,对于探索苏州古城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秦汉时期的日用陶器、生产工具及高等级建筑构件,则体现出吴越故地纳入大一统国家后的物质文化面貌。“吴市”陶文罐及其组合器,是秦统一江南后的官作陶器,提供了极具断代价值的“江南型秦代陶器标准器群”。汉代模印“舍”字陶文瓦,可能是会稽郡治吴县之“传舍”专用建筑构件。

陈璟作《苏州陆慕宋泾桥南遗址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汇报。此次发掘系元和塘古窑址群的第五次考古发掘工作,相关发现不仅填补了苏州地区以往未发现明确的元代窑业遗存的空白,也首次由考古学实证了《方舆胜览》《岁时广记》等历史文献中关于宋元时期苏州盛产陶塑产品的记载,同时为进一步认识和厘清元和塘窑业生产特性、功能分区、产品流转路线,构建元和塘历代制陶窑业生产体系,深入研究南宋平江窑与明清金砖窑之间的传承关系提供了新的重要实证。

图片来源: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