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特别爱吃、特别能吃

妥妥的“吃货”

我们的朋友圈

不是晒吃各种“美食”

就是挑战各种“大胃王”纪录

但是!

我们爱吃的可不是饭菜

而是一艘艘巨轮满载而来的货物

走起

带你穿越人海

走进“大胃王”的世界

看看我们这“胃口”有多

好吧,不逗你们了

正式介绍一下

我们就是江阴港宜兴港


作为长三角的重要枢纽港口

江阴港

是海进江、江出海、江海河联运的重要港口

和国家布局的外贸进口铁矿石重要的接卸港

当“一带一路”遇上“船时代”

江阴港正以惊人的速度和强的外贸实力

上演着属于无锡的“硬核”时刻

2月16日,外贸海轮“鼎魏”轮顺利抵达江阴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并开启装载作业,码头现场格外忙碌。


该轮船长225米船宽32.26米型深21米,是江阴集装箱码头开港以来外贸远洋航线中单次集装箱作业量最多的船舶,该轮的顺利靠泊意味着江阴港综合服务能力再刷新。该轮成功驶向葡萄牙西内斯港,标志着“江阴至葡萄牙”集装箱外贸新航线的开通。


锚定“大船时代”

江阴港以硬实力护航靠泊安全

苏南码头综合事务部副经理严丽介绍,在船舶抵港前,他们就严格按照型船舶靠离泊安全标准,给“鼎魏”轮预留了超280米长的安全泊位,为巨轮靠泊打造“安全空间”。靠泊期间,江阴引航调派一条4400马力拖轮和一条5200马力拖轮全程护航,同时配合引航员精准操控,实现船舶“毫米级”动态调整。码头系缆人员则提前待命,快速完成“数缆齐发”,保障了船体的稳固。


据悉,“鼎魏”轮到港吃水7.8米,计划作业1300余标箱。在首航船舶抵达江阴苏南码头后,企业操作部迅速启动作业预案,确保船舶装卸作业的顺利进行,并通过智能化调度系统快速完成整艘船舶的装箱任务。从现场了解到,“鼎魏”轮已于2月18日完成作业离泊江阴港。江阴海事现场保障小组开通服务绿色通道,优化船舶进出港审批流程,护航“鼎魏”轮顺利出港。


集装箱单次作业量取得新突破是江阴苏南国际码头硬件设施与运营能力的“实力认证”。近年来,江阴苏南以“双联双提”工程为抓手,先后开通了“江阴至荷兰、挪威、新西兰、日本”等航线,此番葡萄牙航线的开通为新一年布局多式联运网络开了个好头。


近日,江阴港133辆

白色国产型柴油客车陆续装满货船

从江阴联合物流码头缓缓驶离

开启了直航沙特阿拉伯吉达港的远洋之旅


据江阴联合物流码头生产部负责人陈耀栋介绍,这是江阴港开埠以来单次整车出口规模最的作业,也标志着江阴港为长三角汽车产业出海开辟了一条高效新通道。

从“江阴-圭亚那”“江阴-葡萄牙”新航线开通到此次“江阴-沙特阿拉伯”批量整车出海,今年以来,江阴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货物奔向“一带一路”。今年1-2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显著,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023.59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113.46万吨,仅2月份,江阴港沿江码头完成2691.07万吨,同比增长11.3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0126标箱,同比增长29.41%。

货物的增量得益于港口的提级扩能。从江阴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最近,江阴港一口气“上马”了3个重点项目推动港口能级再提升。联合物流码头也是其中之一,该项目计划续建上游段闲置岸线,并结合已建的下游段泊位,改扩建为4万吨级件杂货泊位。此外,利港电厂1号码头计划把现有的3.5万吨级泊位升级改造为7万吨级散货泊位;扬子嘉盛液化天然气码头计划改建为2个3万吨级的液化天然气泊位。


选择从江阴港出海,相中的还有江阴港港口服务的提档升级。“与传统滚装船运输相比,散货船模式展现出显著优势,我们采取‘绑带固定+隔离保护’的方式装运车辆,不仅船期、单次装货量可灵活协调,而且运输成本更低、装卸更快,更适合小批次车辆集装出口。”陈耀栋说,此次客车出海还享受到了海关的“抵港直装”等政策,实现了车辆从工厂到船舱的无缝衔接。

“依托港口优势资源,整车出口业务辐射至长三角区域。”江阴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关务部经理吴金法介绍,运往沙特阿拉伯的客车由安徽某车企生产制造,自2024年通过江阴港开展汽车出口业务以来,企业已累计完成出口17批次,涵盖工程自卸车、消防车、洒水车等多种车型,服务网络覆盖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在有限的岸线资源上更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江阴港正加速推进长山港区东江作业区项目启动,让港口码头“串珠成链”。“切实发挥长山港区1.5公里成片自然岸线资源,东江作业区计划采用挖入式港池布置形式,布置万吨级以上泊位共14个,形成通过能力约1800万吨、集装箱40万标箱。”江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士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江阴港货物吞吐量再跃升。


2025年开年之际

宜兴港

以强劲态势拉开序幕:

1-2月集装箱吞吐量达12233TEU

同比增长122.78%

创下历史新高

实现新年“开门红”


在宜兴港港口

一艘艘货船整齐地停靠在码头

起重机将一个个集装箱精准“抓起”

开展有条不紊地作业


近年来,无锡加速推进航道整治,为内河港口发展带来利好。作为长三角腹地重要物流枢纽,宜兴港紧紧握住内河水运这把“金钥匙”,深耕拓展航线、硬件升级、精细服务等关键领域,成为无锡“双联双提”工程中的亮丽一笔。2025年,宜兴港预计新增运力30%,全年箱量目标预计突破8万标箱,打造长三角内河航运“强枢纽”。


分析亮眼成绩单,宜兴直达上海洋山港的航线发挥了关键作用,化肥、铜等重点货物货值飙升近2亿元,背后是产业活力的深度释放。以线缆产业为例,其前端制造急需的原材料铜对运输时效要求极高,以往依赖公路运输,时效慢、成本高。去年,宜兴至上海洋山港直达航线开通后,运输时效从原来中转的7至10天减至2天以内,成本方面,每标箱较公路运输节省30%,企业负担幅减轻。而这背后,“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服务与愈发精密的航线网络相得益彰,满足企业多元化诉求。


目前,宜兴港在港营运驳船17条,包括宜兴至无锡、江阴、太仓、南通、上海外高桥等9条航线。“今年航线还将继续加密,部分航线由一天一班到一天多班,实现货物到港即走。”宜兴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此以外,宜兴将加强与周边港口的联动,开设新航线,打造以宜兴为枢纽的集装箱集散地。

随着港口活力指数的不断增强,释放出的强吸引力开拓着内河运输发展新思路。最初,与宜兴港合作的船公司仅有2家,通过7年的运营,如今,宜兴港已与26家船公司建立提还箱点合作,更高效地满足了企业的物流需求。今年,宜兴港还将加强与地中海航运、马士基航运、达飞海运等全球知名船公司的合作,为更多外贸企业“出海远航”保驾护航。


由以往的2.5万个国际标准集装箱升级至7.5万个,去年,宜兴港码头二期工程正式投用,大大提升了港口运力。“投用不到一年,运力已几近饱和。”宜兴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宜兴港港口三期扩建工程已启动前期规划,计划新增3万平方米智能化集装箱堆场,拟建设4个1000吨级泊位。为进一步突破发展短板,三期工程将增设件杂货堆场,拓展服务功能,更好服务宜兴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发展。


来源:无锡日报、无锡交通

编辑:张静

校对:严琳

责编:杨珍

分享小伙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