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豪掷100架韩国FA-50!歼-10CE出口之路为何越走越难?
最近,埃及和韩国之间的军购大单成了国际军事圈的热门话题。根据埃及驻韩国大使哈立德·阿卜杜勒拉赫曼的公开声明,两国关于采购韩国FA-50轻型攻击/教练机的谈判已接近尾声,预计近期正式签约。
埃及计划先砸10多亿美元买36架,后续还要在韩国支持下搞本土化生产,最终采购量可能飙到100架。这消息一出,不少人纳闷:埃及空军不是早前还传要买中国的歼-10CE吗?怎么突然被韩国半路截胡了?
FA-50凭什么能拿下埃及?
要说这事,得先看看埃及空军的现状。目前埃及手里攒着200多架美制F-16,还有法制“阵风”、俄制米格-29等各国战机,活脱脱一个“万国牌”空军。
但问题来了,这些高端战机虽然厉害,但日常训练和维护成本太高,而且美国和法国卖给埃及的F-16、“阵风”还被“阉割”了性能——比如超视距空战能力被限制在50公里,中距导弹也用不了。说白了,埃及空军的实际战斗力得打个折扣。
这时候,韩国FA-50的优势就凸显了。这款飞机虽然被戏称“万国牌”(用了美、以等国的技术和零件),但价格只有F-16的一半,还能挂载AIM-120中程空空导弹,只要解决导弹来源,立马就能让埃及空军的中距空战能力上个台阶。
更关键的是,FA-50和埃及现有的F-16有70%的零部件通用,后勤维护能省一大笔钱,这对军费紧张的埃及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此外,埃及还盯上了韩国的“技术转让”。当年买中国K-8E教练机时,埃及就引进了生产线,自己组装了80架,这次FA-50也打算如法炮制——先在本地建厂生产,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升本国航空工业水平,顺便创造就业岗位。韩国人也乐得顺水推舟,毕竟生产线技术不算核心,卖出去还能扩大市场影响力。
竞标大战:意大利、中国、印度全出局
其实埃及采购新教练机的计划早在三年前就启动了,当时计划买70架,替换老旧的K-8E和阿尔法喷气教练机。意大利一度信心满满,打包推销M-346教练机、“台风”战斗机和护卫舰,想靠百亿美元大单拿下埃及。没想到2022年8月,韩国“黑鹰”飞行表演队直接开着FA-50在金字塔上空玩特技,把意大利的风头全抢了。
随后,中国的L-15、俄罗斯的雅克-130,甚至印度的LCA都跑来竞标。但L-15早早出局——虽然性能不错,但埃及空军体系完全偏向欧美,L-15缺乏适配的培训体系,说白了就是“用不上”。
雅克-130也因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被迫退出,印度LCA更是连门都没摸清就被踢出局。最终FA-50靠着性价比和政治因素(韩国承诺技术转让)成功上位。
歼-10CE为何难出头?
眼看FA-50订单落地,不少人替中国的歼-10CE叫屈。其实这事背后有两大原因:
第一,埃及空军体系已“深度西化”。埃及主力战机是F-16和“阵风”,训练体系、后勤保障全按北约标准来。FA-50本质上就是“小号F-16”,兼容性无敌,而歼-10CE作为中国标准的三代半战机,要让埃及单独为它重建一套体系,成本太高。
更何况,美国对埃及军售一直防着一手,生怕威胁到以色列,连F-35都不肯卖。埃及若真想搞隐身战机,可能转头等韩国的KF-21(号称未来对标F-35),也不会选中国歼-35。
第二,政治博弈绕不开。埃及地处中东要冲,一直是美、俄、欧拉拢的对象。买韩国飞机既能讨好美国(FA-50用了大量美制技术),又不用彻底得罪俄罗斯(毕竟还留着米格-29)。
而中国战机出口到埃及,还得过美国“长臂管辖”这一关——比如FA-50用的AIM-120导弹,美国点头才能卖,埃及若选中国的霹雳-15E,保不齐会被卡脖子。
FA-50的“野心”不止埃及
这次埃及采购FA-50,对韩国军工来说意义重大。波兰之前买了48架,马来西亚订了18架,加上菲律宾、伊拉克等国的订单,FA-50俨然成了“网红战机”。韩国甚至计划借埃及的工厂向非洲和中东推销,搞“地区代工”模式——埃及生产,韩国抽成,双方共赢。
反观中国军工,虽然K-8E曾成功打开埃及市场,但L-15的失利暴露了体系兼容性的短板。未来要想拿下高端战机订单,光靠性能不够,还得配套训练、后勤甚至政治资源。
比如阿联酋买L-15是为了给歼-35E铺路,而埃及若真想要歼-10CE,恐怕得先解决“如何在不惹怒美国的情况下建一条中国标准供应链”的难题。
结语
埃及这100架FA-50订单,表面看是韩国军售的胜利,实则折射出国际军火市场的复杂生态——性能、价格、政治、体系兼容性缺一不可。对中国而言,歼-10CE的出口之路固然坎坷,但也未必没有机会。毕竟埃及还没彻底关上大门,只要抓住对方需求(比如对隐身战机的渴望),未来仍有翻盘可能。说到底,军售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大国博弈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