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近年来,中美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比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而且早在2023年2月,俄罗斯媒体《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就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主要就是对比中国和美国现如今的军事力量真实情况。
根据俄媒表示,中国政府在兵员规模、火炮数量等传统领域中都领先美国,但是在海空力量、核威慑、信息化作战等关键领域中,仍存在差距。
那么,这份数据是真实的吗?现在中美之间的实力究竟谁强谁弱呢?
陆军与地面力量
根据俄罗斯媒体公开的数据来看,中国陆军的规模就长期位居世界的前列,毕竟中国现役部队的总兵力就大约在200万人之上,而且中国还拥有庞大的预备役和民兵组织,光是根据官方报告显示,中国总储备兵力就超过了1000万人。
但是反观美国,他们的现役兵力只有140多万人,所以面对人这一巨大的兵力规模,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持和战争动员能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技术方面的不足。
而且中国的部队还配备了超过5000辆主战坦克和近万门火炮,远超于美国的4243门火炮,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火炮体系,也从传统的牵引式火炮发展到更先进的自行火炮、火箭炮,以及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远程火箭炮系统,比如PHL-191。
尤其是现代火炮火力强大,还能一定程度限制美军的空中力量,毕竟在朝鲜战争中,火炮的密集使用被证明是制胜关键。
而且中国还不断的持续强化陆军装备体系,例如,99A式主战坦克的性能已接近美国M1A2,加上中国依托全球最大的钢铁产能(占全球75%),可快速补充装备损耗。
当然在现代战争中,不只是依靠数量,士兵的技术水平和训练精度也十分重要,但美国却重视高科技,强调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和信息化作战体系,他们通过先进的训练和模拟技术,用较少的人就能发挥强大战斗力。
而中国在保持兵员规模优势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军人的技术水平,更是让他们快速适应现代战争的节奏和模式,而这在正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海空力量的较劲
对于兵员和火炮等方面,俄媒也是公开表示中国领先美国,可在海空力量方面,他们却认为中国与美国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毕竟美国的海空力量绝对优势仍然是全球“霸权”的支柱,他们光是航母舰队数量就达到11艘,而且还有3艘属于建造中,但中国的航母数量只有3艘,虽然曾经美国报告中推测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6艘航母的国家。
可在数量上,仍然与美国有着一定的悬差,而且美国的航母几乎都是核动力,能够远程持续作战,但中国的航母都属于常规动力航母,战斗力远不如美国的核动力航母。
再加上美国现役五代机(F-22、F-35)总数超600架,而中国歼-20仅约300架,且在大型运输机、加油机等支援机型上存在显著缺口。
虽然说与美国相比略显不足,但中国的歼-20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远优于F-22,而且055型驱逐舰的雷达系统亦领先美国“伯克级”,不仅彰显中国海军驱逐舰技术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超越美国。
而且美国新一代驱逐舰DDG(X)的设计,和中国的055型驱逐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开始借鉴中国驱逐舰的设计思路。
尤其是中国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出现,就直接改变了地区军事力量的对比,毕竟它的速度快、射程远,让美国海军现有的反舰导弹难以匹敌,即使是舰载机也很难拦截。
而且在核威慑领域中,美国就拥有约6000枚核弹头,其中1500枚处于战备状态,而中国核武库规模虽未公开,但外界普遍认为其数量远低于美国。
但是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尤其是东风-17采用“乘波体弹道”,末端速度超10马赫,可突破现有反导系统,因此被俄媒称为“无法拦截的杀手锏”。
中国的“底牌”
要知道,中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比拼,更是深层次科技创新能力和工业制造水平的较量。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就占全球30%,发电量更是美国的2倍,就连钢铁产量也占全球75%,而且中国还拥有41个工业大类、666个小类的完整产业链。
而且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就下水了3艘航母、29艘驱逐舰,而美国同期仅新增2艘航母,且单艘造价高达中国的3倍。
再加上近年来,美国的军工体系还受到了“去工业化”影响,导致产能严重萎缩,就比如在俄乌冲突中,美国为乌克兰提供的炮弹月产量仅3万枚,而中国同等规模工厂的产能可达其10倍之多。
所以工业产能,就好比是军事力量的后勤保障线,只要生产能力越强,军队装备就能得到越好的支持,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各行各业的生产线都很齐全,生产能力也很强大,这让中国能大量制造新式武器,快速提升军事实力。
而且在未来,中美两国的军事力量对比,会持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军事现代化建设也在推进,这些都会增强中国的军事实力,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