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应受到尊重与保护。然而,浙江省衢州江山市贺村镇贤坂村村民周正义的遭遇,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警钟,敲响在人们心头。

23 年前,周正义依法取得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并在其上建起加油站、仓储厂房、商铺等建筑物,这些建筑承载着他的生活希望与经济来源。但在 2022 年 11 月,贺村镇政府在推行贺康大桥重建项目和江东新城伏波路道路建设时,未遵循任何法定程序,便强行拆除了他的建筑物,还侵占其部分土地用于道路建设。


图为侵占周正义部分土地建道路

这起强拆事件,从程序到实体,严重违背法律规定。依据相关法律,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及时公告,载明征收补偿方案、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但贺村镇政府在整个过程中,未发布任何征地项目公告。同时,《行政强制法》明确要求行政机关在实施强制拆除前,需履行催告、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和申辩权利以及公告等程序,可贺村镇政府全然不顾这些规定,径直实施强拆,致使周正义房屋严重毁损,屋内设备设施被埋,经济来源瞬间断绝。

这些强拆事件,严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对于被强拆者而言,可能瞬间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经济来源,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精神上也遭受巨大打击。

强拆事件频发,根源是多方面的。部分地方人员法治观念淡薄,未能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在追求城市建设、项目推进等目标时,将法律程序抛诸脑后。在一些地方,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得个别部门或官员能够肆意妄为。而且,土地财政在部分地区占据重要地位,为获取土地出让收益,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推进拆迁工作,忽视了对被拆迁人权益的保障。

为遏制强拆乱象,首先,必须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让依法行政理念深入人心,使其在工作中自觉遵循法律程序。其次,要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不仅要有内部监督,还要鼓励媒体、公众等外部力量参与监督,及时曝光违法强拆行为。再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拆迁的法定程序、补偿标准以及违法拆迁的责任追究机制,让拆迁工作有法可依,违法者受到应有惩处。对于遭遇强拆的公民,应及时通过报警、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受理,公正裁决。

浙江江山村民土地上建筑物被强拆事件,不应仅仅成为一个孤立的社会热点,而应成为推动法治进步、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契机。只有让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法治的阳光下得到充分保障,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稳定。

来源:长江头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