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北京锟涵律师事务所“民法典时代赠与合同效力解析”专题讲座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锟涵律所律师李峣博士主讲,聚焦《民法典》框架下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变迁与实务争议,所内律师共同参与研讨。
讲座开始,李峣博士以《民法典》第657条、658条为核心,结合司法判例与学术观点,系统解析了赠与合同的法律属性及实务操作边界。
李峣博士指出,《民法典》明确赠与合同自合意达成即成立生效(第657条),但赠与人可行使任意撤销权(第658条)。这一转变要求实务中需严格区分“合同成立”与“财产交付”的法律意义,避免混淆“诺成性合同”与“实践性合同”的适用场景。
结合最高法典型案例,李峣博士强调:合同生效后违约方需承担履行利益损失,而缔约过失责任则适用于合同未成立阶段,赔偿范围限于必要费用与信赖利益损失。二者区分直接影响诉讼请求的构建与证据准备方向。
针对公益、道德性质赠与(如救灾捐赠),李峣博士提示此类合同撤销权受严格限制,若赠与人未履行交付义务,可能面临强制履行风险,需提前完善书面协议并留存履约证据。
讲座中,李峣博士通过“口头赠与未履行案”“房产赠与撤销纠纷”等案例,剖析裁判规则。关于高频风险点,李峣博士提出证据固定、程序规范、风险预判等实务建议。
李峣博士总结称,司法实践中对赠与合同的审查更侧重“合意真实性”与“社会公共利益平衡”,律师代理需重点关注证据链完整性及法律性质精准定性。
本次沙龙内容紧扣《民法典》实施后的实务痛点,兼具理论深度与操作指引。
未来,锟涵律师事务所将持续聚焦民商法领域争议热点,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复盘等形式,助力律师提升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法律服务方案。
本文旨在法规之一般性分析研究或信息分享,不构成对具体法律的分析研究和判断的任何成果,亦不作为对读者提供的任何建议或提供建议的任何基础。作者在此明确声明不对任何依据本文采取的任何作为或不作为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