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 南海桂城首个“双国家二级博物馆” 联创研学品牌正式发布
打造文化研学新范式
3月28日,由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博古通今·研创未来”博物馆研学品牌发布会暨战略合作交流会在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举行。
为响应 “文化强国”“文旅融合” 国家战略,落实佛山市 “百千万工程” 部署、再造一个新佛山,两馆积极联动文旅企业,构建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研学生态圈,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研学品牌。
以下视频来源于
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
从历史、金融、艺术三大维度
打造文化研学新范式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双国家二级博物馆”联创的研学品牌,项目将融合历史、金融、艺术三大维度,打造沉浸式文化教育新范式,进一步探索资源整合的创新模式,破解研学同质化困局。
细分不同年龄段,围绕小学、初高中、大学分段精准教育
开发分层递进的研学课程框架,研学课程体系注重“认知—实践—创造”的梯度衔接,让每个年龄层都能在适宜的文化场景中实现个性化成长。
多维创新,激活文化传承生命力
“五感沉浸”场景互动体验:博物馆开发了《谁是民国百万富翁》剧本杀、"掘宝·复原·传拓"考古文保工坊、趣寻文踪活动等将文物历史融入场景化体验之中,让观众在可触可感的互动中全方位开启沉浸式学习之旅。
精细化垂直领域课程开发:“小小讲解员”培训,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语言培训项目,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演讲技巧和自信心。“亲子财商研学”货币历史与金融经济学相结合,创新性结合游戏化教学。
构建美育实践新场景:推出“与文物对画”艺术工坊、“纹饰探索博物馆里的万花筒”等系列,通过文物纹样临摹、二次创作等实现美学教育。
“一湖两馆” 构建
“博物馆+教育+文旅”创新生态
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馆长丁方忠表示,两馆在千灯湖这座世界级城市会客厅,以“一湖两馆”“串珠成链”的理念,打造“博古通今·研创未来”博物馆研学品牌,构建多元立体的文化供给体系。
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馆长丁方忠
千灯映福泽,双博铸文枢,打造佛山文旅新地标。
通过“一湖两馆”呈现广佛文化经济双核枢纽,千灯湖串联广东大观博物馆(历史文明灯塔-文化溯源)与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经济文明窗口-经济对话)打造双博IP,以“千灯东西夜市”为承载,夜经济为特色,打造“历史可触摸、经济可体验”的沉浸式城市空间。
融合非遗龙舟与桂城文旅,策划春游漫步路线。
非遗龙舟体验与文旅融合,传统龙舟文化与趣味财商体验交相辉映,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感受千年历史的沉淀与传承,碰撞出别样的“国潮”新风。
跨界融合,构筑研学生态共同体。
联手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外国语言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社区党建开展红色基因的“活态课堂”;联动金融机构中国光大银行开展“2025阳光消保美好陪伴”金融教育宣传活动。
特色研学
桂城亲子家庭抢先打卡
3月29日,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佛山岭南金融博物馆,以“穿越时空的宝藏探索”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日亲子文旅漫游活动。活动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参与,通过 “学+观+做” 沉浸式体验,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金融文化探索之旅。
在 “钱从哪里来”专题课堂 上,宣导员化身“货币导师”,以趣味故事串联起货币形态的千年蜕变:从原始社会的以物换物,到贝币的璀璨登场;从秦汉半两钱的金属交响,到北宋交子的纸质革命;最终落脚现代电子支付的无感体验,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经济社会的演进脉络。
随后,亲子家庭还共同体验 制作“钱币拓印” 。宣导员介绍非遗拓印制作过程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拓包,在家长帮助下蘸墨、轻拍,钱币图案渐次显现。现场还有家庭创意发挥,将铜钱排列成花朵形状拓印,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财富纪念画”。活动结束时,不少孩子意犹未尽,拉着家长约定“下次还要来挖宝藏”。
此次活动将金融知识科普与传统文化体验巧妙结合,通过“可听、可看、可做”的立体学习模式,既让孩子们理解货币作为文明载体的深层价值,也促进亲子间的文化共学。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实践所将持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历史+教育+实践’的文旅活动,让文化传承成为滋养家庭成长的活水。”
来源: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南海桂城
编辑:南海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