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十几年,月薪不如送外卖。”

老话常说,“辈辈开荒不如十年寒窗,十年寒窗不如三代经商。”之前总觉得是夸大其词,可在看到济南的春招现场后就知道,老话说得一点儿没错。

在这里,本科生没有任何机会,一些岗位甚至只需要博士后。

更离谱的是,这些岗位的工资更是只有三四千左右。

什么时候开始,学历贬值得这么快了?



济南春招现场

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挤在一起,手里攥着简历,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渴望。可惜现实不像大学课堂里讲的那样美好,50万应届毕业生涌入市场,岗位却越来越挑剔,要求硕士的职位三年间从18%猛涨到40%。

本科生站在人群里,看着展板上“博士后”“10年经验”的字样,简历还没递出去,心就先凉了半截。



展板上写着“4000-5000元”的薪资,像一道无形的线,把人分成两拨——有的扭头就走,有的咬咬牙挤进队伍。

过去那种“大专即可”的快递管理岗,如今被硕士生围得水泄不通。

旁边化工企业的HR低声嘀咕,说去年招的本科生半年跑了一半,今年老板直接要求硕士起步。



站在企业的角度看他们似乎从不缺人,可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薪资不高,五险一金还得看运气,本科生连讨价还价的底气都没有。

这种现实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曾经以为考上大学就是迈过了人生的大坎,可到了招聘会才发现,学历这张牌好像不那么值钱了。



小王是个农村来的姑娘,靠助学贷款读完大学,家里人盼着她赶紧赚钱。她站在口腔医院的窗口前,看到“博士后”三个字,愣了半天才挤出一句“不好意思”,转身走开。

她投了50份简历,面试不到10家,能有个4000元的offer就不错了。



她不敢挑,不敢等,因为家里还有双期待的眼睛盯着。

相比之下外卖员一个月能挣5000到8000元,比坐办公室还多,这让小王心里酸酸的——寒窗苦读十几年,换来的却是一个连温饱都勉强的工作,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低头接受现实。



小王有个同学,来自二本院校,毕业后进了教培机构做课程顾问,月薪也就4000多,但他不甘心。

白天忙完工作,晚上雷打不动地学Python,电脑上贴着便签:“跑不赢学历,就跑赢昨天的自己。”

还有个专科生,流水线上干活时不忘背单词,攒钱报了个自考,想着哪天能跳出这条线。

还有些人,干脆跳出框框,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崔迪是同济大学建筑学院的本科生,后来还去欧洲读了酒店管理研究生,花了30万学费。

按理说她应该在某个大厂做高管,或者当个建筑师,可她偏偏转行做了厨师,起步月薪只有5500元。别人觉得这是“学历浪费”,她却乐在其中。



她喜欢烹饪,把园林设计的思路融入菜肴,琢磨着怎么把中餐带到世界舞台上。

崔迪的选择让人意外,但她觉得学历只是个起点,找到热爱的事才算赢了人生。

除了崔迪,北京的黄女士也脱下了自己的长衫。



她本科在中传,研究生在北大,成绩优异,履历漂亮,本来可以进央媒或者大厂。

可她却在毕业后换上白大褂,成了北大食堂的阿姨。

每天洗菜、打饭,手被辣椒肿得像馒头,腿也水肿得厉害,一个月才挣5000元。



她父母气得吃不下饭,觉得女儿读了这么多书却干这个,太丢人了。亲戚邻居也议论纷纷,连北大的朋友都慢慢疏远她。

可黄女士不觉得苦,她说食堂的幸福指数比大厂高,她想把这里变成一个健康的地方,让学生吃得开心又不胖。

后来她一步步做到食堂经理,离梦想近了些。外面的质疑她听过,但从没动摇过。



她们的选择看似非常勇敢,但背后的问题却非常让人不舒服。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以前大家都觉得,学历是块金箔,能贴在身上换来好工作、好生活。可现在,这块金箔好像褪了色。



济南的招聘会上,国企展位前排着长队,有人悄悄塞进实习证明,而城中村的合租房里,农村学生啃着馒头投简历,连试错的机会都少得可怜。

起跑线不一样,努力的结果自然也不同。小张是211院校的机械专业学生,他在流水线实习时发现,课本里的机床操作和工厂的AI设备差了三代,学的东西根本用不上。



这种脱节让年轻人像拿着木剑上战场,还没跑几步就被现实撂倒。

但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信息来源:
个人账号:山财大王冰冰
上观新闻《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是人才浪费还是人生破局?|评论》
上观新闻《教育新观察丨985学霸,归国转行做厨师,是学历过度消费?还是职业降级?》
齐鲁频道《3月27日 山东济南。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现场火爆,即将毕业的你 预期薪资是多少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