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共病现象日益凸显,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焦点之一。老年共病患者死亡风险较单一疾病患者显著升高。此外,共病常引发功能衰退、生活质量下降及不良事件(如跌倒、感染)等,亟须社会各方关注。如何科学应对老年共病,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这需要就老年共病现状、管理策略厘清思路,提高全方位健康管理水平。
老年共病即同一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衰老导致的生理功能衰退、疾病相互作用及多重用药情况,使得共病管理难度倍增。这一现状不仅威胁老年人健康,还会加剧医疗负担,影响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老年共病具有一系列显著特征,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常见的组合,共同损害老年人的健康。老年共病的另一个特点是症状不典型。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疾病的表现往往隐匿,易被误诊或忽视。例如,心衰在老年人中可能仅表现为乏力,而非典型的胸痛。
此外,疾病相互加重也是老年共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治疗过程中,多重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药物相互作用也可能抵消疗效。
老年共病的诊断与评估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依托老年综合评估进行。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医生可全面了解老年人身体功能、认知与心理、用药安全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制订精准治疗计划。
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老年共病管理必须遵循“个体化、综合化、连续性”的原则。一方面,需要设定个体化目标。医生要结合患者的意愿与身体状况,优先缓解其核心症状,确保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选择“一药多效”的药物,以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另一方面,非药物干预也不可忽视。运动康复、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手段,对于改善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老年病科医生、药师、康复师等应共同制订方案,运用多学科团队协作的保障机制,打破专科壁垒,实现综合治疗,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不仅如此,老年共病的预防策略需全面而深入,关口前移至关重要。老年人要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及充足睡眠,才能增强体质、降低患病风险。另外,定期体检与疫苗接种是预防老年共病的关键环节。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疾病苗头,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疫苗接种则能有效预防某些特定疾病,如流感、肺炎等。
预防老年共病,也可借力智慧医疗。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理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预警。此外,社区养老医疗支持体系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应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医疗服务。社区也可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共同打造健康老龄化的社会支持环境。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委员、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 孙晶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VEY6KO6】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