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在跟“死神”抢夺生命的医生,却将自己的生命弄丢了。
真是应了那句话,“渡众生却忘了渡自己”。
2025年3月29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来噩耗。
一位90后儿科医生因病去世,去世时仅仅33岁。
死因曝光的那一瞬间,让所有人震惊在了原地。
那么,这位年轻的儿科医生到底是怎么去世的呢?
她去世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一段辉煌的过往呢?
反向“与时间赛跑”
2025年3月20日凌晨2点,连轴转48小时的朱礼正在研究办公桌上的《儿科急救手册》。
突然,护士站上的急救铃响起,沉浸在知识海洋里的她重回到了现实。
当时朱礼的心里感觉不妙,因为这么晚按呼叫铃一定不是换药之类的普通需求。
于是,她放下书就准备向护士站跑去,想看看是不是患者出现了什么问题。
还没等朱礼跑到护士站,护士就已经跑到了她的身边。
气喘吁吁的告诉她,08床的5岁小朋友高烧惊厥,目前体温已经高达40度。
听到这一消息的朱礼立马向病房跑去,这时候的患儿已经烧晕了过去。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加大退烧药剂量,只能选择物理降温的方式给患儿退烧。
就这样,朱礼给患儿做了很长时间的物理降温,才渐渐退下烧去。
站在一旁帮忙的护士,看朱礼累得满头大汗,赶紧让她回去休息一会儿。
朱礼见没有什么事了,交代了几句就准备离开。
怎料,还没走出几步,突然的胸部剧痛直接让她晕倒在了地上。
一旁的护士见状,立马叫来帮手把朱礼医生抬进了抢救室。
那个时候,她的丈夫也在医院上夜班,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奔向了抢救室。
从家出门的时候,自己的妻子还是活蹦乱跳,这还没过多久,妻子的身上却插满了管子。
看到这一场景的朱礼丈夫,直接瘫软到地上,眼神中溢出止不住的担心。
仔细询问主治医生才知道,朱礼是突发肺部栓塞。
这种疾病,只要一发病,死亡率就非常高,救治的几率也非常低。
朱礼的丈夫一想到这个情况,就更加止不住的心慌。
只能一直拜托朱礼的主治医生,一定要尽全力的救治她。
上千袋的血液却还是没能救回
“血库告急,全城急需B型血!”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的这封紧急献血倡议书,瞬间将这座革命之城的热情血脉激励了起来。
一时间,万千南昌群众奔赴到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献血处。
很多外卖骑手,就算是有订单在身,也要去给朱礼医生献血。
献血车外,密密麻麻排的全是前来尽自己微薄之力的善良的人。
甚至,还有年过80岁的医学老教授。
通过全城献血,总共收集了整整1036袋新鲜血液。
可是,就算是这样,还是没能挽救会来朱礼的生命。
历经9天的不间断抢救,这一千多袋血液依旧没能创造奇迹。
2025年3月29日上午,朱礼在病痛的折磨下离开了人世。
这样一位给无数家庭希望的“白衣天使”,最后却没能留住自己的生命。
朱礼去世的消息曝光之后,让网络上无数的人都为之惋惜。
很多被朱礼救治过的孩子家庭,更是为她的去世表示心痛。
他们很难想象,就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仅仅才33岁,却因为疾病离开了。
之后,网络上都是对朱礼为何会患上肺栓塞表示质疑。
其实,肺栓塞这个疾病,患病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久坐不动导致的。
朱礼这个儿科医生的职业,每天要坐在就诊室诊断上百位儿童,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整天。
再加上朱礼对患者极为负责,经常是科室最晚回家的。
也经常是科室中最常加班的,一周回家的次数最多2次,甚至有的时候工作48小时,只休息4个小时。
这样的工作强度,无论是再强壮的身体都会顶不住。
现在,医院青壮年医生猝死的信息越来越多。
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长时间工作、熬夜不休息导致的。
朱礼医生去世的事情告诉我们,无论是工作在重要也要及时休息。
劳逸结合,还是最重要的!
结语
工作固然重要,但是身体更重要,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将工作做好。
最后,在此祝愿朱礼医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