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了房产过户,合同就万无一失?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韩洪律师
引言:
很多人在买卖房产、车辆时,常常认为“只要完成了过户登记,合同就肯定没问题了”!但现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本文告诉你,已经作为财产权登记依据的合同并不必然有效!
为什么这么说?
一、行政机关登记时,不会全面审查合同!
行政机关办理财产权变更或转移登记时,主要审查合同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红线条款”(比如是否涉及非法交易)。至于合同是否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问题,属于法院或仲裁机构的职责,登记机关既无权也不负责审查。
举个例子:张三用伪造的签名办理了房产过户,登记机关可能因材料齐全而通过。但事后若发现造假,合同可能被判定无效,登记也会被撤销。因此,登记通过,不等于合同合法有效
二、登记和合同效力是两码事!
根据《民法典》,财产权登记的核心作用有两点:
其一,物权生效(如不动产):不登记,房子不算你的;
其二,对抗第三人(如车辆):不登记,若被转卖,可能追不回来。
但登记本身不决定合同是否有效!合同是否合法有效,要看三点:
一看签约人是否有民事行为能力;二看是否自愿签订,要无欺诈、胁迫;三看内容是否合法,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即使合同无效,只要登记材料齐全,行政机关也可能办理过户。但事后一旦被查实,合同和登记都可能被推翻!
实践中,有人为避税签“阴阳合同”,阳合同用于登记,价格虚低;阴合同用于实际交易,价格真实。
根据《民法典》第146条,阳合同因“虚假意思表示”直接无效,而阴合同是否有效,需看内容是否合法。若阴合同合法,双方仍需按真实价格履行!
三、如何避免“登记了合同却被认定无效或被撤销”的坑?
其一,合同内容要合法:不踩法律红线,不签阴阳合同;
其二,警惕合同是否存在无效或可撤销情形;
其三,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签约视频等证据,证明交易真实;
其四,遇纠纷找专业律师:合同效力问题复杂,需结合证据和法律判定。
结语
财产登记是交易的“最后一步”,但合同是否有效才是“成败关键”!登记只是公示,合同合法有效才是根基。交易前多一份谨慎,事后少一场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