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何欣荣 张梦洁

春风有信,百花绽放。随着春天到来,人们纷纷走进郊野,拥抱自然春光。从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到武汉大学的樱花;从新疆伊犁河谷的杏花,到上海郊区的桃花……从西到东、从乡村到城市,一系列花事节庆活动在各地接连登场,吸引市民游客共赴这场春日浪漫。

伴随着鲜花的盛放,各地的“赏花经济”也逐步升温。“赏花游”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热门词,不少地方的文旅部门还制作“赏花打卡地图”、推出专属消费券,把“春日流量”变成“消费增量”,让市民在“走马观花”的同时,能够放慢脚步、享受生活。

从“赏花经济”中,感受“国潮复兴”的趋势。“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江西婺源,金色花海与白墙黛瓦的古村相互映衬,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底蕴;成都 龙泉驿 将桃花与文化元素结合,在桃花节活动中推出“桃文化主题剧本杀”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将传统赏花活动升级为文化嘉年华;上海崇明的花朝节主会场借力“国风”,推出“穿汉服、送门票,买年卡、享优惠”活动。身着汉服的游客化身雅士佳人,体验春日盛会。

当赏花游遇到国潮风、自然之美融合人文之韵,各地文旅精品持续“上新”,极大丰富了游客的出行体验,满足了人们对于“诗与远方”的美好向往。


在上海嘉定愚农庄园举办的第三届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梨花节(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大力发展“赏花+”,解锁春日经济“新花样”。以花为名、以花为媒,春日经济始于花,又不局限于花。武汉的樱花季、马拉松赛事双IP叠加,以“跑马赏樱”为卖点,创新“体育+文旅+商业”模式,打造城市“流量入口”;正在举行的2025上海桃花节融合“文旅商体展”要素,推出遍布浦东全域的十大国风赏花打卡地、十大特色美食、十大精品民宿等,力求形成“种草-打卡-分享”的正向循环;上海、江苏共同举办的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梨花节,通过设置美食集市、文创集市,举办民俗文化节、厨艺大赛等,让赏花旅游深度融入到乡村振兴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中。

“赏花+露营”“赏花+民俗”“赏花+文创”“赏花+深加工”……各类“赏花+”活动,通过深挖内涵与拓展外延,持续整合生态、文化、旅游、商业等资源,实现了传统农业的价值跃迁,打开了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在“花样”迭出中,擦亮区域发展名片。应该说,各地举办的赏花游,不仅是一场文旅活动,也是一次区域发展品牌的精准营销。硬件层面,如织的赏花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的发展,也倒逼城乡基础设施的完善。软件层面,赏花游活动需要农业、绿化、文旅、商务等多个部门紧密协作,从需求端、供给端联合发力,共同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居民受益”的良性循环。所谓“近悦远来、主客共享”,只有把市容环境、公共服务这些基本功做扎实了,人才、商机这些发展资源才会接踵而至。

千百年来,游春赏花始终寄寓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赏花”到“赏花+”,从美学颜值到经济价值,只要大家多花心思,就能做好美丽经济的“花样文章”,拥抱“像花儿一样美”的生活。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