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夕阳红”托起“乡村梦”(引题)
重庆每年将聘用600名以上退休“双高”人才(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主题)
2022年以来,重庆市人社局牵头实施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共聘用1352名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退休高级职称、高技能人才服务基层,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5亿元。3月25日,市人社局在全市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培训会上同步发布了退休“双高”人才聘用需求及15个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发布258个退休“双高”人才岗
每年聘用600名以上
本次培训会发布了2025年退休“双高”人才聘用需求。据介绍,此次发布聘用岗位258个,其中,医疗岗位173个、教育岗位42个、农业岗位36个、建设岗位3个、文化及其他岗位4个;乡村振兴重点区县岗位129个,占比50%;全职聘用岗位177个,占比69%,柔性聘用岗位81个,占比31%。均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或高技能等级,70岁以下退休“双高”人才均可洽谈合作,特别优秀者,可进一步放宽要求。
严格落实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确保每年聘用退休“双高”人才600名以上。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产业、平台发展需要,招引退休“双高”人才。同时,要建立退休“双高”人才信息资源库,采用自主申请、单位推荐、定向邀请等方式,实现“一库集成、分层分类、实时扩容”,化“孤雁”为“群雁”,推进退休“双高”人才队伍聚集。此外,各区县要通过集中发布聘用需求、组织双选活动等方式,为用人单位及退休“双高”人才牵线搭桥。
“银龄人才”再展才华
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5亿元
近年来,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渐提升,基层教育、医疗、农业、文化旅游、村镇建设等领域“双高”人才紧缺现象日益凸显。
2022年10月,重庆市人社局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鼓励引导退休“双高”人员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从规范协议管理、保障薪酬待遇、支持科研发展、强化保障服务4个方面给予有力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基层聘用退休“双高”人才。
2025年,是重庆市退休“双高”人才聘用工作实施的第4年,截至目前,共聘用1352名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退休专家服务基层。“我们采取‘单位点单、政府搭台、人才接单’方式,为基层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岗位聘用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退休‘双高’人才。”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退休“双高”人才专业素养高、业界声望足、参与热情强。
各区县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发挥“银发人才”优势专长,推动退休“双高”人才跨区域交流合作等,让退休“双高”人才在乡村振兴事业中不仅能够发挥“余热”,并且干得很“火热”。
荣昌区开发柔性岗位,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岗位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岗位类型和工作模式,满足用人单位和退休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黔江区开展区域联动引才,充分发挥与山东日照市、四川南充市等多方退休“双高”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作用,建立400余人的退休“双高”人才信息库,共享人才资源。
数据显示,去年,退休“双高”人才共接诊患者91万例,教学班级417个,开展农技培训和咨询服务7000余人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5亿元。自聘用工作实施以来,退休“双高”人才切实开展了技术指导、队伍带培、项目攻关、规划咨询等工作,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5亿元。
去年聘用退休“双高”人才817人
首次实现所有区县100%覆盖
2024年,全市累计聘用退休“双高”人才817人,同比增长96.3%,黔江等5个区县聘用退休“双高”人才数量达30人以上,綦江等10个区县实现“零”的突破,聘用人才分布首次实现所有区县100%覆盖。从队伍结构来看,退休“双高”人才中正高级专家占比40%,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65岁以下占比73%,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队伍结构显著优化。
“能在退休之后继续发挥余热,在田间发挥作用,让技术扎根土地,是我对这份职业的热忱。”返聘在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的水稻种植技术专家霍中华表示。
他曾是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才,专注于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研究。自返聘以来,他投身到兴隆镇金花村的农业技术工作中,完成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科研成果应用于32万亩优质稻,实现优质杂交稻亩产量翻倍,创重庆水稻单产量新高,年直接增收效益5824万元。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在生命战场上冲锋。原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钟前进,退休后被返聘为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名誉院长。他牵头筹建胸心外科,指导胸心外科规范化管理,带领医务团队成功开展潼南区首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推动全超声引导下的介入封堵技术成功在潼南区人民医院落地。
像钟前进、霍中华一样的退休“双高”人才还有很多。重庆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市人社局将紧紧围绕“六区一高地”建设,通过搭建工作平台、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保障服务,持续推动退休“双高”人才聘用工作争先进位、再上台阶,切实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组织人事报通讯员 渝仁轩)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