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欢呼声中降生,在祈愿声中离去。”
2000年1月1日0时0分,一个被赋予时代意义的女婴在万众瞩目中诞生。
千禧之年,世纪之交。
家人给她取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千千。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千千的出生被赋予了史诗般的意义,当地报纸特意用一整页记录了这个女婴的出生。
这页报纸,被千千母亲珍藏。
千千自出生起,就自带时代光环。
25年间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13岁写歌、17岁考入天津音乐学院。
毕业后从事音乐工作,同时在绘画、潜水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赋。
谁能想到,当网上再次铺天盖地报道她的时候,已经是25年后,已经是噩耗传来。
2025年3月9日,“世纪婴儿”千千不幸去世,年仅25岁。
死亡原因:心源性猝死。
据相关媒体报道,千千在天津从事音乐工作。
今年3月3日,就开始发烧、腹泻。
过早独立自主的女孩,善解人意刻在了骨子里。
怕麻烦身边的朋友,她没有及时就医,选择了硬扛。
直到8日,体温逼近40℃时,为让母亲安心,她才坐长途大巴,穿越300公里颠簸回到老家长治。
当天晚上,她被家人送到医院。
清晨5点,这个独立、孝顺、才华横溢的女孩在医院的抢救室里永远闭上了眼睛。
她才25岁,真的很年轻。
她的母亲在讣告中写道:
“她伴着新千年的欢呼声降临,又在人们的祈愿声中离去。”
这充满宿命感的告别,撕开了当代年轻人健康危机的残酷真相:
生命的脆弱从不因年龄而让步。
独立坚强的她,习惯了一个人硬扛。
可这一次,她太高估了自己的身体,低估了连续5天发高烧对身体的杀伤力。
她的离世,令人惋惜,也值得每个人警惕。
这让我想到了演员高以翔。
2019年11月参加浙江卫视《追我吧》节目录制时,突然觉得身体不适。
跟身边人说了身体不舒服后,他瞬间晕倒在地。
一旁的男演员黄景瑜看到这一幕,立马喊道:
“医生呢?医生呢?救命啊!”
随后在一众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高以翔被紧急送进医院进行抢救。
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没能被抢救过来,享年仅35岁。
死因,也是心源性猝死。
还有《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孙侨潞,大家还记得吗?
2021年1月1日,她在跨年夜当晚离开了人世。
年仅25岁,死因猝死。
以前我关注过她的抖音,发现她是一个非常爱熬夜的人。
早在半年前,就因熬夜被送进医院。
生性善良的她,还特意录制了一个视频,告诫粉丝们不要熬夜。
她说自己因为长期熬夜,虽然才25岁,但真正的身体年龄却是39岁。
看似年轻的身体,实则内里器官已经开始老化了。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粉丝:
“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但是也要小心三思而后行。”
“毕竟身体是父母给的,还是要小心谨慎一点好。”
但谁能想到,她劝告了粉丝,却没能劝告自己。
年轻人最大的错觉,就是以为疾病只会降临在别人头上,与自己无关。
不少人认为,名人网红离我们很遥远,就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殊不知,死亡并不会因为身份和财富而迟疑。
下面这些人的故事,没有在网上激起太大水花,却更刺痛人心。
去年9月,杭州一中年外卖员接完单,躺在电动车上睡觉。
同行发现这人睡了很久,感觉不对劲,就去摇了一下他,发现他醒不来,立马联系了小区物业人员。
后经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死因,依旧是心源性猝死。
有目击者表示,这名外卖员是附近的“单王”。
没单子时就躺在电动车上睡觉,手机一响就起来接单,还睡过桥洞。
还有一22岁女孩,因连续熬夜加班猝死。
22岁,本是朝气蓬勃的年龄,为什么突发如此严重的病?
女孩家中经济困难,父母砸锅卖铁供她上大学。
毕业后,她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网络运营工作。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女孩开始拼命工作,努力赚钱。
出事之前,她连续四五天,每天熬夜加班到凌晨四五点。
更悲凉的是,女孩哥哥曾经因车祸去世。
故事的最后,父母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绝望可想而知。
这两个故事,各有各的不幸和悲痛。
我们在责怪公司冷血的同时,更应该清楚地明白一件事:
为了家庭努力打拼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为了爱我们的人,好好照顾自己。
有一位博主曾分享过在停尸房拍摄的一段经历:
“我以为一般来停尸房的逝者大多是老人,但是我没想到年轻人这么多。
很多都是熬夜猝死的,天天都有,年轻人真的蛮多的。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下子就去了。
有时候就是胸口疼了那么几秒,人一下子就没了 。”
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
“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54.4万,其中43%发生在40岁以下人群。”
更可怕的是,一旦发生,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
别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有资本去硬扛。
当你不注重日常作息时,猝死会比想象中离我们还要近。
人民日报曾经做过一份调查,从疲劳到猝死,仅仅6步:
轻度疲劳—身体发沉—筋疲力竭—身体有恙—疾病缠身—突发猝死。
明明死亡的警钟在一次次敲响,却还是仗着年轻透支自己的健康。
殊不知,所有的挥霍其实暗中早已标好了价码,你永远都不知道,它会在那一刻到来。
民间有句老话:“黄泉树上无老少,黄叶不掉绿叶掉。”
这也是在告诫大家:
死亡从不问年龄,不会因为年轻就对你网开一面。
当我们嘲笑父母辈“养生焦虑”,对他们的养生之道嗤之以鼻时,是否想过,正是这些“小题大做”的习惯,让他们得以健康长寿?
当猝死越来越年轻化,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注意以下三点:
1、自我预警。
胸痛、呼吸困难、持续心悸、晕厥、下肢水肿等信号是身体的“求救警报”,需立即就医。
2、生活方式重构。
拒绝“报复性熬夜”,保持规律作息;
饮食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需量力而行,避免突击式锻炼。
3、定期体检。
人体的健康会随着时间、年龄、生活习惯及工作压力而改变。
每年定期做健康检查,有利于自我身体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改善。
叔本华说:“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为了家庭,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努力拼搏的你,真的很了不起。
可不要忘记了,无论梦想有多大,都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实现。
毕竟钱没了可以再赚,人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那些英年早逝的生命,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诫我们:
健康不是青春的赌注,而是生命的底线。
正如网友在千千新闻下的留言:
“我们以为自己是看客,殊不知皆是局中人。”
或许,真正的心智成熟,是学会在奔跑时聆听心跳的声音,在追逐梦想时不忘对生命说一句:
“你比世界万物都重要。”
最后,真心祝愿每一个努力生活的灵魂,都能被时光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