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载光阴,如白驹过隙。
春华秋实中,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到蓝图铺展,从夯基垒台到雄姿初现,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正阔步走来。
建设雄安新区,绝非简单地建一座新城,而是要破解“大城市病”、培育全国创新驱动新引擎、促进区域协同新发展。承载着千年梦想的雄安,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探路。
正如许多伴随雄安成长的建设者们所言:“我们不仅是在建设一座城市,更是在书写一段历史。”
丰收如金,这不仅是在总结过往,更是在期许未来。拔节生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无人机航拍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河北日报记者 耿 辉摄
从蓝图到实景
走在雄安的街道上,初访者总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的住宅整齐有序,各具特色;没有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城市天际线舒展和谐;建筑楼群既有中式古典美,又不失现代潮流感。
启动区路网框架全面成形,容东、容西、雄东片区稳定运营,城市综合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商业服务功能逐步完善……8年来,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
一张白纸上,如何绘就最美的图画?这要从顶层设计讲起。
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建设雄安新区是“城市发展的新选择”。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雄安新区的规划是个新课题,没有参照、没有标准。60多位院士、国内外200多个团队、3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集结在北京,共同破题。
用最强阵容保证一流水准,雄安新区搭建“1+N”规划工作平台,嫁接引入全球顶级资源匹配相关领域,如园林设计请来苏州专家,东西轴线规划请来深圳团队。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拔地而起,一条通向未来的新路由此清晰。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能让最多的群众受益。”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丽伟说,他们开展城市肌理研究,结合街角建筑退线空间的利用,创新开展了道路交叉口街角游园布设,形成绿色开放空间的末梢网络,描绘“处处有游园”的雄安画卷。
走进启动区中绿里项目施工现场,作为雄安新区首个“片区综合开发与精准承接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大型疏解配套项目,支路慢行化、景观化社区设计雏形初现。
“项目打造了全龄多元儿童运动场地及四大主题10个街角游园,通过实施部分支路景观化、慢行化,实现了内部绿地率、社区声环境氛围、社区漫步体系、功能空间体系等四大跃升,为疏解职工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生活环境。”绿发雄安公司设计部经理王猛介绍。
如今,雄安新区正积极打造慢行绿道,以自然为依托,串联起城乡游憩空间,形成完整绿道系统,让绿色出行更舒心,减少私家小汽车的使用,从源头上解决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
每天一大早,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贾梦霜从家出发,把孩子送到家附近的幼儿园,步行10多分钟就能到单位,职住平衡的15分钟生活圈很便利。
在一般城市建成区,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是规划难点,雄安则赢在了起点。
“一张白纸上绘蓝图,供地不仅可以通盘考虑整个片区开发的供应结构和供应时序,还能提前谋划宗地单元的功能布局、融合开发。”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利用组负责人尹芳介绍。
在进行产业规划的时候,雄安新区统筹考虑市政配套、住宅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集中连片开发,做到“建一片,成一片,用一片”,从而实现要素资源的高度集聚,促进产业链协同联动,开创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
无人机航拍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 河北日报记者 耿 辉摄
“三座城”同生共长
抬头不见“空中蜘蛛网”,低头不见“马路拉链”,开车过路口不“卡顿”……初到雄安的人,有种说不出的舒适感。而这背后,是雄安新区地上、地下、云端“三座城”同生共长的成果。
地上一座城,活力十足。
中国中化“金芦苇”大厦巍然矗立,中国星网总部状如花瓣,容东、容西、雄东安置区整洁舒朗,27座主题楼宇演绎“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创新故事……目前,这片土地上已有4806栋楼宇拔地而起,公园、足球场、书店等功能性场所不断上新,烟火气越来越旺。
地下一座城,让人惊艳。
雄安从规划之初就确立了“先地下、后地上”的理念,通过建设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等市政管线放进了地下综合管廊。目前,新区地下管廊建设超150公里,已投运管廊综合里程约97公里。
走进雄安商服中心地下商业环廊,你能亲眼见证雄安“地下一座城”的繁华。品尝各地美食、打卡高端艺术展、体验电竞比赛和VR游戏……充满时尚感的全新休闲娱乐空间,让这里成为城市的会客厅。
“云”上一座城,智慧满满。
雄安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每一条道路、每一栋建筑、每一根管道都“搬”上了云平台。数字孪生城市通过对现实城市的感知和仿真模拟,能够优化城市运转,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3月10日,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建设现场,9栋主体楼宇已全部转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内将全部封顶。该项目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总部区核心,集地铁、高铁交通枢纽和办公、商业、航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是未来雄安的活力门户和城市地标。
离开工地,走进该项目中心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开放协同办公区,人们可以通过大屏幕上的BIM模型,清楚地看到项目的建设进度。“实体工程还未开建,‘云’上的模型就搭建好了。”国贸中心BIM总控项目经理曾于舒说,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会对每一处施工细节与高精度BIM模型进行实时校核,保证实模一致,确保云上一座城的质量。
“在雄安新区规划之初,全国城域级的BIM应用还很少,基本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以建筑单体的BIM应用居多。而我们对‘云上一座城’的规划设计,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适度超前布局,现在来看当时的理念比较前沿,充满挑战。”雄安工信科技数据局副局长张英杰说,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过程就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城域级应用典型,而雄安的实践反过来促进了数字孪生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迭代。
无人机航拍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幸福触手可及
运球、上篮、入筐!日前,记者来到已通过竣工验收的雄安体育馆,过了一把篮球瘾。这里刚刚举行了2025年第二届“幸福杯”篮球邀请赛。
作为雄安新区的建筑新地标,雄安体育馆与体育场、游泳馆一起组成了雄安体育中心,三座建筑如同三枚“山水印章”,印刻在城市画卷之上。
“我们将引进大型体育赛事、文化演出,为大众提供优质、专业、舒适的全民健身场地。”雄安体育中心运营方、中国雄安集团公共服务公司文体运营事业部负责人刘志远说。
在新区建设发展中,一个突出创新点就是将雄安集团作为新型城市运营服务商,探索用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来进行城市运营管理。
“很多城市病不是因为路不够宽、设施不够好,而是因为城市不同功能之间脱节,各管各的。而在新区,雄安集团以一种相对集成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由传统城市的‘九龙治水’转变为‘统一作战’,能够统筹调度各种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中国雄安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周瑜说。
随着安置回迁和城市人口导入,雄安集团逐步承担了水、气、热、交通、环卫等大部分城市运营任务。聚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雄安集团努力通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服务,构建城市新功能,打造整洁有序、精致细腻的城市形象。
在雄安,变电站不再是钢筋水泥组成的冷冰冰“大块头”,而是以一座座主题公园的形式现身,巧妙地实现了同城市景观相融合。此外,天线仓、融合塔等“塔城融合”创新方案也使得一个个通信塔隐藏在城市的风景之中。
“好房子”什么样?雄安新区给出了高标准的答案。在启动区,一批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走进百姓生活。这些房子不仅外观现代,内部设计更是人性化——智能家居系统让生活更加便捷,绿色建筑技术让居住更加环保。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对居住者的关怀。
街边随处可见的直饮水、建在林荫下的停车场、家门口的小型足球场……从小切口入手,雄安新区倾心打造各种“妙不可言”的创新场景,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需求。
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这些颇具雄心的“雄安目标”,如今正一一变为现实。在雄安,未来之城的幸福触手可及。(河北日报记者 解丽达 康晓博 李 畅)
夏雨:为未来之城“画像”
日前,夏雨(右一)与同事们一起商量规划细节。 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供图
赴长三角地区学习先进经验,落实“好房子”在雄安的建造标准,研究雄安新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打开最近的日程表,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夏雨几乎无一刻空闲。“元旦、春节也没怎么休息。开工即是冲刺,新区的节奏一直如此。”她说。
谈起刚刚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这项荣誉,她谦虚地表示:“雄安全国瞩目,为我们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好平台,自己做得还很不够。雄安给予我们的,远远多于我们为雄安付出的!”
8年前,雄安新区宣布设立。随后,新区聚全球之智启动规划编制,数千名规划师从四面八方赶来。
得知消息后,当时正在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的夏雨向单位递交意向书:去雄安,为未来之城“画像”。
不少同事劝她:雄安初建,条件艰苦,自己在单位是业务骨干,前途一片光明,非要去吗?家里的老人孩子,谁来照顾?
现实困难摆在面前,夏雨的态度却十分坚决:“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中国对未来城市建设的探索,是规划师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我想去会会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和大师们!”
初到雄安,夏雨担任雄安新区规划研究中心规划组组长,带领规划组开展新区规划体系建设工作。当时,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几乎“家徒四壁”,办公用品都是自己带过来的。人手也很紧张,加上她,就五六个人。
“规划建设一座承载千年大计使命的城市,雄安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模式可依。”夏雨说,前期调研工作精细而繁琐,工作强度也是前所未有。
2018年6月起,她和同事历时4个月,走遍了雄安的每一寸土地,从村容村貌到环境地理,从历史沿革到乡土人文,翔实记录了33个乡镇637个村庄的现状,汇聚成三十余册文字资料,为规划编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地下管廊的空间设计多高?几条地铁线路如何交会?住宅的车位如何配给?……夏雨的工作笔记里,规划工作精确到每一个细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规划一旦有失误,那损失可能要上百亿元,我们要为历史负责。”夏雨说。
在雄安工作的日子里,夏雨从未懈怠。她全程参与构建雄安新区“1+4+26”高标准高质量规划体系,带领团队完成了“5+1”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组织编制了《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等规划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了规划行业的雄安标准。
工作最紧张的那段时间,夏雨和同事集中封闭办公,用她的话说,叫“三点一线”,就是“三楼睡觉、二楼开会、一楼吃饭”。2018年底,正值“1+4+26”规划体系报审关键时刻,夏雨累倒住院了,输液时她仍坚持让护士只扎左手,用右手继续工作,确保工作不断档。
2020年5月,夏雨入职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带领团队搭建形成了“1+8”全专业覆盖业务体系,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事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技术支撑和研究咨询服务,至今已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项目近800个。“择一城,筑一梦,我很荣幸能为未来之城‘画像’。”夏雨说,她会好好守住这张蓝图,看着它一步步变为实景。(河北日报记者 解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