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这句令人脊背发凉的话,并非出自极端主义分子的狂想,而是由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次闭门会议上亲口说出。据德国《焦点》周刊3月30日报道,普京本月与一批俄罗斯精英私下会面时,清晰地表达了对乌克兰战争的战略态度:和平谈判不会很快,也不一定会有结果,而如果拖下去,他有足够的耐心打到底。



这是一记重锤,砸向幻想“短期和解”的所有西方政客,也击穿了乌克兰仍寄望于外援的战略安全感。普京没有在公开场合高喊民族主义口号,也没有摆出军事上的咄咄逼人,而是用一种异常冷静的语气,勾画出一场“百年战争”的心理地图——不是为了夺取更多地盘,而是为了拖垮对手、改写秩序。

在那场闭门会议上,普京的底牌被揭开:他不是急于求胜的赌徒,而是一个愿意耗尽时间与资源的长期博弈者。他公开向与会的俄罗斯商界人士表示,和平不会很快到来;他相信自己了解特朗普,并有信心与现任美国总统达成对俄罗斯有利的交易;但与此同时,他又明确表示,如果必须等待乌克兰崩溃,他会等,而且他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愚蠢的想法”。

这番话背后,是一次战略定位的重新校准。对普京而言,这场战争已不是乌克兰的问题,而是俄罗斯与整个西方世界的持久对抗。他在构建的不是胜利的战术方案,而是“熬死对手”的国家战略。从战争初期的速战速决失败,到如今深陷僵局,普京已经完成了从战术冒进到战略耐耗的转变。他赌的,不是坦克数量,而是制度韧性;不是几场攻防,而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政治意志。



在这场拉锯战中,普京显然认为自己拥有比西方更强的“长期优势”,俄罗斯政权稳定、信息高度控制、社会耐受力强,关键在于他不需要解释、不必妥协,更不受民意轮替的约束。相比之下,美国刚刚换届,特朗普再次执掌白宫,政府尚未理清新任期的对俄政策,欧洲则在通胀、能源危机与内部裂痕中疲于奔命,北约虽高喊团结,但多国民众对援乌疲态尽显。

在普京的设想中,战争不是要赢得多快,而是看谁撑得更久。他看准的正是西方世界“政治短视症”的顽疾。他深知,一旦美国政治周期再次变动,一旦欧洲右翼政党在多国胜选,一旦乌克兰的军援账单再拖下去,所谓“对乌一致支持”的联盟,将迅速瓦解。他要做的,就是撑过那一刻。

这也正是他对“百年战争”的信心来源。他不怕战争长期化,因为这本就是他能控制的战场。他不怕经济困境,因为俄罗斯已经建立了战争财政体制。他不怕国际孤立,因为他笃信西方对乌克兰的耐心有限。对普京而言,每过一年,乌克兰越是空耗,西方越是心疲,胜利的筹码就在他的手中增加一分。



但这背后,更是一场对国际秩序的深刻嘲讽。当俄罗斯总统以一种理智冷酷的姿态说出“我可以打百年”的时候,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正在被一块一块拆解。联合国对停火束手无策,西方的制裁未能撼动俄罗斯政权根基,而整个乌克兰则被困在“不得不抵抗”和“无法抵抗”的双重夹击中。

然而,正是西方对乌克兰战争的半吊子支持、迟缓决策和内耗博弈,给了普京放话“百年战争”的勇气。他清楚知道,乌克兰撑不起百年,西方也撑不起百年,而他自己——有可能真的会撑下去。

这并不意味着普京想打到百年,但他要让所有对手相信,俄罗斯可以、也愿意走这条最残酷的路。这是一种战略压制,是一种恐吓,也是对西方“自由意志”最根本的质疑。当对手愿意不计代价长期死磕,而你只能打算四年援助预算,这场战争的胜负,其实已经写在开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